作者:高虎城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十三五”時期,國內外環境發生新變化,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對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提出:“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推進雙向開放,促進國內國際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這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我國未來5年對外開放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們要深刻領會全會精神,認真總結對外開放的歷史經驗,不斷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培育我國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更好條件。
準確把握國內外環境新變化,充分認識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的重要性
“十二五”時期,我國對外開放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和主要對外投資大國,開放型經濟實力和水平顯著提升。“十三五”時期,國際金融危機的后續沖擊仍將發酵演化,勢必對全球經濟增長、技術革命、產業變革和規則演進等諸多領域產生深刻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速度、經濟結構和發展動力發生新變化。
從國際環境看,一是世界經濟低速增長態勢難以改變。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再平衡步履維艱,增長動能明顯不足;需求約束進一步加劇,市場成為各國競相爭奪的稀缺資源。二是國際產業分工格局發生新變化。一些中高端制造業向發達國家回流,替代部分跨境貿易和投資。全球貿易增速已連續3年低于世界經濟增速,跨國投資遠未恢復到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平。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加速整合。三是國際規則體系面臨深刻變革。多邊貿易體制發展坎坷,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步履維艱,區域經濟合作方興未艾。發達國家致力于制定新的國際貿易投資規則,試圖增加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成本,占領未來國際競爭制高點。
從國內環境看,一是我國的比較優勢發生新變化。近年來,我國要素成本持續攀升,資源環境約束加大,傳統比較優勢明顯弱化。與此同時,我國人力資本、資金供給、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產業集聚等方面的能力持續增強,資本技術密集型的比較優勢正在形成和強化,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基礎更加堅實。二是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持續上升。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和影響力顯著上升。我們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明顯增強,比以往更有條件主動謀劃新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更有條件主動為國內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三是經濟發展新常態要求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更為迫切,需要通過擴大對外開放引進先進要素,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需要改變我國在國際分工中以組裝制造為主的局面,全方位參與全球價值鏈,提高我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完善對外開放區域布局,形成沿海內陸沿邊協作互動的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改革開放之初,國家對東部沿海地區給予了特殊開放政策,再加上地理區位、發展基礎和要素稟賦的差異,我國內陸沿邊地區對外開放一直相對落后,對外開放海強陸弱、東快西慢特征明顯。2014年,東部地區對外貿易、吸收外資分別占全國的85%和81.9%;地方企業對外投資中,東部地區占80.1%。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出發,“十三五”時期應堅持開放型經濟發展與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相結合,加快內陸沿邊開放步伐,提升沿海地區開放水平,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開放口岸少、基礎設施差、物流費用高,一直是內陸沿邊地區擴大對外開放的主要制約因素。《建議》提出,“加強內陸沿邊地區口岸和基礎設施建設,開辟跨境多式聯運交通走廊”。應結合“一帶一路”建設,與相關國家共同規劃建設面向東南亞、南亞、中亞、歐洲等地區的國際物流大通道,支持內陸沿邊地區增開國際客貨運航線,發展江海、鐵海、陸航等多式聯運,加強相關國家交通、物流標準體系對接,為內陸沿邊地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提供更大便利。
加快內陸沿邊開放,既要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更要夯實對外開放的產業基礎。《建議》提出,內陸沿邊地區要“發展外向型產業集群,形成各有側重的對外開放基地”。這就要求內陸沿邊地區提高吸納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的能力,發展面向國際市場的加工制造、貿易物流等產業,盡快形成一批外向型產業集群。外向型產業和各類產業集聚園區的發展應充分依托本地優勢、突出自身特色,切實防止重復建設和低水平競爭。《建議》要求:“提高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水平。”我國已在沿邊地區建設了17個邊境經濟合作區,與哈薩克斯坦合作設立了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正在與老撾、越南、蒙古等國推進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應進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創新發展模式,形成特色鮮明的產業基地和開放門戶。
沿海地區對外開放起步早、經濟發展基礎好,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更具有利條件。《建議》提出:“支持沿海地區全面參與全球經濟合作和競爭,培育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基地和經濟區。”應推動沿海地區對外開放轉型升級,提升參與全球分工和競爭的層次,加快從國際加工裝配基地向先進制造基地轉變,從制造中心向制造研發中心、服務貿易中心轉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在對外開放中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