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微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張曉玫
12月1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本屆互聯網大會,世界各國政要、互聯網行業企業家、專家以及國內外媒體記者,集聚風景旖旎的江南水鄉,商討互聯網治理體系、網絡安全、互聯網創新等議題,探索發展規律,凝聚發展共識。
誰曾想過歷史與未來會在枕水而眠的古鎮交匯,古韻悠久的桐鄉烏鎮,在去年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后,以最親密的姿態擁抱了互聯網,更以智慧化運營打造成為互聯網小鎮。在“烏鎮時間”,全世界共同關注這座江南古鎮,關注全球互聯網共享發展的重要議題。
緊扣時代脈搏,我國互聯網產業發展實現彎道超車
當前,全世界正在經歷新一輪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革命,互聯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社會各領域,重塑經濟業態,協同優化產業鏈,推動技術進步,培育經濟新的增長點。區別于過往幾次的工業革命,互聯網時代所具有的信息透明、開放包容、協同創新等特點,讓我國能夠緊抓信息技術這一命脈,積極融入世界互聯網發展的浪潮,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重要助力,也為數字世界的共享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我國互聯網的發展,成績舉世矚目,比如正在實施的“寬帶中國”戰略,積極推進“三網融合”并部署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截止2015年7月,我國網民數量近7億,互聯網用戶也逐漸從PC遷徙至移動端,我國逐步邁向移動互聯網時代。同時,互聯網已經深刻改變甚至顛覆了傳統商業模式,逐步形成了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互聯網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不斷攀升,位居世界前列;BAT等新興互聯網企業銳意創新,短時間內躋身全球互聯網企業前十強,極大鼓舞了國人士氣,激發了“雙創”熱情;電子商務行業迅猛發展引發世界矚目,雙十一點燃了大眾的消費欲望,釋放我國巨大的消費潛力。
而在“互聯網+”時代下,P2P網貸、眾籌融資等具有互聯網基因的新興金融模式蓬勃發展,紛紛致力于服務小微企業,并憑借其信息處理和數據積累優勢,將分散化、個性化和海量的金融需求進行整合,切實解決傳統金融針對小微主體服務的成本難題,為真正達成金融公平、提升金融效率、加深金融普惠程度而助力。
彌合數字鴻溝,打破信息孤島,充分發揮信息資源的價值
在互聯網時代以前,信息資源的價值尚未得到充分重視。以金融體系為例,搜集企業信息,充分利用信息資源本是金融中介安身立命之所在。但在過往,傳統金融機構生產借款企業信息的成本奇高,信息在組織內部傳遞受阻以及信息漏損變形等問題一直難以解決。信息不對稱成為橫亙于金融中介與實體經濟間的巨大鴻溝,傳統金融中廣泛存在對小微企業“百般吝嗇”,而對大型企業“趨之若鶩”的現象,小微企業融資難甚至成為世界性難題。
然而,當互聯網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緊密擁抱金融,借助于大數據、云計算、支付清算、征信等眾多基礎設施,金融機構能夠迅速整合信息資源,降低信息生產成本,使金融的信息生產價值更加凸顯,從而發揮了信息的最大效用。虛擬空間的互聯互通屬性,能夠彌合物理空間局限,實現去中心、去中介化發展,讓資金、人力等資源實現有效配置,也讓處于每一信息節點的各方力量緊密相連,休戚與共,誰也無法獨善其身。
互聯互通時代更需依法治網,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中國與世界互聯互通的網絡時代始于21年前。如今,網絡虛擬空間,作為海陸空之外的新疆域,備受關注,成為各國爭相布局的關鍵領域。在這一背景下,英美等發達國家重新架構網絡安全監管框架,彌補監管盲點,管控網絡不良信息,通過打擊網絡犯罪、黑客攻擊以及恐怖主義勢力,紛紛強化了自身的網絡治理。因此,要保障互聯互通的自由,首先要將其置于依法治網的框架之內。
習近平主席的演講深具前瞻性和全局性,我們應當意識到互聯網這一嶄新疆域所具備的互聯互通屬性,已經將處于任一信息節點的所有單一國家緊密結合起來,在互聯網時代下,中國理應承擔起大國的擔當與責任。而在格局紛繁復雜的數字世界,各國也應以開放的心胸加強對話交流,摒除陳見,破解當下網絡治理困境,攜手共建多邊、民主、透明的互聯網新世界,共贏互聯互通時代的美好未來。
就如何使互聯網的發展成果惠及全國人民并實現全人類共享,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提出了一系列“網絡治理觀”。
【互聯網大會】讓中國“朋友圈”越來越大
【給價格聽證定規矩】摘掉走形式標簽
【養老院一床難求】考驗政府民生責任
【中英合作】互相理解和尊重是穩定器
【中美關系】相互理解和彼此信任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