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有條件地區應把文化旅游業作為綠色轉型突破口

2015-12-25 13:13:15來源: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蔣正翔

有條件地區應把文化旅游業作為綠色轉型突破口

——云南曲靖文化旅游業調研及啟示

  文化旅游業是有條件地區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綠色發展的助推器、民生幸福的催化劑,在促進區域綠色轉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在有資源優勢、產業基礎、發展潛力,以及對綠色轉型要求緊迫的地方,通過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拉動需求增長、優化產業結構、帶動社會就業和民生改善,不僅是短期穩增長的有力舉措,更是立足長遠形成綠色發展新模式的戰略選擇。但從客觀情況和實地調研來看,文化旅游業發展仍存在一些體制機制層面的制約因素。建議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重視文化旅游業發展,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品牌,實現文化旅游與生態建設、新型城鎮化和相關業態的深度融合發展,切實為社會資本營造寬松有利的政策環境。

  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王輝 楊維富

  文化旅游業是有條件地區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綠色發展的助推器、民生幸福的催化劑,在促進區域綠色轉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在有資源優勢、產業基礎、發展潛力,以及對綠色轉型要求緊迫的地方,通過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拉動需求增長、優化產業結構、帶動社會就業和民生改善,不僅是短期穩增長的有力舉措,更是立足長遠形成綠色發展新模式的戰略選擇。但從客觀情況和實地調研來看,文化旅游業發展仍存在一些體制機制層面的制約因素。建議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重視文化旅游業發展,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品牌,實現文化旅游與生態建設、新型城鎮化和相關業態的深度融合發展,切實為社會資本營造寬松有利的政策環境。

  文化旅游業發展對有條件地區實現綠色轉型意義重大

  推進區域綠色轉型,是經濟新常態下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應對資源環境挑戰、培育增長新動力的戰略任務。當前,一些資源型經濟特征明顯、產業結構偏重、抗風險能力差的地區,面臨著十分突出的經濟下行壓力,通過深入實施綠色轉型優化經濟結構、重塑增長動力,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實現區域綠色轉型,關鍵是把“綠色化”發展理念貫穿于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供給側要優化提升工業結構,加強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在需求側要順應需求結構變化趨勢,積極擴大消費需求,培育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熱點,形成增長新動力。

  近年來,文化旅游業快速發展,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等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為推動綠色轉型的有力抓手。據統計,2004年至2013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7倍,占GDP的比重從1.95%提高到3.63%,年均增速超過15%;同期,旅游業總收入增長4倍多,年均名義增長17.6%,旅游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4.5%,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活力。國內外一些資源型地區正是通過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成功實現了綠色轉型,如荷蘭、河南焦作等。文化旅游業對區域綠色轉型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在“三期疊加”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面臨著傳統需求空間收窄、投資和出口驅動力弱化等嚴峻挑戰,培育增長新動力的任務緊迫。2012年文化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5.5%,2013年國內旅游消費占居民消費的比例也達到12.38%。尤其是隨著我國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將進入成熟的度假經濟階段,休閑度假及文化旅游、生態旅游、健康旅游等高端旅游消費將持續增長,成為重要的消費增長點。同時,在傳統投資增長乏力的情況下,文化旅游業正在成為新的投資熱點,2014年旅游直接投資同比增長32%,高于全國投資增速16.2個百分點,未來三年旅游直接投資將超過3萬億元,并帶動綜合投資15萬億元,對穩增長的作用舉足輕重。

  二是綠色發展的助推器。生態系統退化、資源環境承載力瀕臨極限,是當前面臨的嚴峻形勢,特別是一些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問題更加突出。文化旅游業具有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特征,在推動節能降耗、促進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優勢明顯。研究表明,旅游業萬元產值能耗約為全國單位GDP能耗的1/6,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的1/11,分別是汽車、房地產、家電產業單位能耗的1/7、1/5和1/7。積極發展文化旅游業,能夠有效緩解資源環境壓力,加快探尋綠色發展新路徑。

  三是民生幸福的催化劑。文化旅游業在富民增收、增加就業等方面作用突出。據統計,2013年旅游直接和間接就業總人數6441萬人,占全國就業總數的8.4%。尤其是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而言,旅游業能夠有效帶動脫貧致富、實現同步小康。同時,通過向廣大國民提供體驗式、特色化、差異性的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文化旅游業也能夠增強國民身心健康和幸福感水平,增進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人群之間的交流溝通,促進社會和諧和包容性發展。

  因此,從當前經濟轉型升級、生態文明建設、社會和諧穩定的現實要求出發,在具備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對綠色轉型要求緊迫的地方,通過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拉動消費與投資需求增長、優化產業結構、帶動社會就業和民生改善,不僅是短期穩增長的有力舉措,更是立足長遠形成綠色發展新模式的戰略選擇,具有全局意義。

  有條件地區亟須探索文化旅游業發展新模式——曲靖的經驗和啟示

  文化旅游業發展雖然前景廣闊、意義重大,但受實踐中一些主客觀因素制約,在推進區域綠色轉型中的作用還遠未充分發揮。近期,對云南曲靖文化旅游業發展的實地調研表明:作為重要的資源型城市,該市面臨的轉型發展壓力巨大,如何適應新常態、打造新思路、探索新模式,充分發揮當地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資源潛力,把文化旅游業作為促進區域綠色轉型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值得深入研究思考。

  ——應把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作為曲靖綠色轉型的有力支撐

  作為資源型城市,曲靖目前的穩增長壓力巨大。2014年以來,受市場需求不振、工業品價格下滑、煤礦復產緩慢、投資意愿不強等因素影響,曲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2014年曲靖生產總值增長4.0%,同比回落9.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0.7%,同比回落16.2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曲靖生產總值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6%,同比回落11.7個百分點,在全省排名居后。一季度,在主要工業類別中,煤炭行業降幅最大,同比下降44.5%,拉動工業增長-9.8個百分點;煙草行業受政策調控等因素影響,對工業的貢獻逐步減弱;其他電力、化工、冶煉等行業都面臨著突出困難,企業虧損形勢不容樂觀。

  與之相比,曲靖文化旅游業延續了近年來快速發展的趨勢,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2014年,曲靖共計接待國內外游客1129萬人,增長10.0%,旅游總收入93億元,增長22.9%,增速比上年有所提高。今年以來,曲靖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總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預計2015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將超過6%。同時,隨著一批重點文化旅游項目的建設運營,曲靖文化旅游業的品質和競爭力也在不斷提升,文化旅游業作為支柱性產業的戰略意義更加突出。如羅平縣的油菜花景區,已成為國內外游客、攝影家等追逐的“新寵”。

  曲靖當前面臨著的困難在全國具有共性。歸根到底,是由于資源型經濟強大的路徑依賴性,導致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進程遲滯,產業結構單一,抗外部沖擊能力不強。曲靖應緊緊抓住“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東盟橋頭堡、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滇中城市群建設等戰略機遇,把產業升級、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放在統攬全局的位置,加快推進綠色轉型,著力培育增長新動力。在這一過程中,應立足資源稟賦,順應消費結構升級和產業發展的大趨勢,賦予文化旅游業更加重要的功能使命,充分發揮其在促進產業升級、擴大內需、生態保護和社會就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這樣,既能直接為短期穩增長、保民生提供有力支撐,又能為更長時期內深化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創造更大的空間。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