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縣域治理和縣級領導班子建設,多次闡述怎樣當好縣委書記、怎樣加強和改善縣域黨的領導。他指出,在我們黨的組織結構和國家政權結構中,縣一級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縣委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縣委書記就是“一線總指揮”,是我們黨在縣域治國理政的重要骨干力量。
《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一書,共收錄六篇習近平的講話文章。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習近平對做好縣委書記的標準和要求,那就是2015年1月12日他在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的:“做縣委書記,就要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
“四有”和“四種人”,既是縣委書記可以做到的高線標準,又是縣委書記必須做到的底線要求
焦裕祿,是數十年來人們耳熟能詳的優秀縣委書記典型,在大多數人心目中幾乎已成為常人難以企及和效仿的超人、圣人。以這樣一個“超凡入圣”的模范人物作為當今廣大縣委書記的標準,是否有點太高了,不具普遍踐行的意義呢?
實際上,學習焦裕祿,有很多角度可以探討。習近平與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時提出了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四有”要求。在2015年6月30日會見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的講話中,他又提出了做“四種人”的要求,即做政治的明白人、做發展的開路人、做群眾的貼心人、做班子的帶頭人。
在《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一書中,習近平對“四有”和“四種人”做了詳盡闡發。在習近平的心中,這些并不是對縣委書記們的那種“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式的高要求,而是作為考察縣委書記是否勝任的底線式的剛性要求。顯然,習近平正是選取了焦裕祿身上那些構成了其先進精神實質,同時也是所有縣委書記必須做到而且完全能夠做到的方面,對全國縣委書記進行教育指導。結合習近平本人的從政經歷,以及他所稱贊的焦裕祿等優秀縣委書記典型的事跡,特別是一些明確提出來的亮點,可以更加深刻地體會和踐行他的標準和要求。
焦裕祿,確實是習近平心目中優秀縣委書記的理想形象。焦裕祿精神強烈地震撼了他的心靈,使他多年以來念茲在茲,大加倡導。他曾為了追思焦裕祿填寫了一首《念奴嬌》,其中寫道: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
好的縣委書記總的標準,就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也是古往今來老百姓對地方官的美好期許。而焦裕祿的崇高精神,就包括詞中提到的“兩袖清風”“肝膽長如洗”的清廉、干凈、忠誠,“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的不計名利、無私奉獻,也包括“路漫漫其修遠矣”“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長期堅持、不懈奮斗的精神等等。
據習近平回憶,早在1966年,他還是初一學生的時候,就被關于焦裕祿的通訊報道所感動,尤其是讀到焦裕祿患肝癌晚期仍堅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頂住肝部,藤椅右邊被頂出一個大窟窿時,“受到深深震撼”。這個印象是如此深刻。十八大以后,蘭考是習近平參加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二批活動的聯系點。2014年3月17日,他又一次來到這里,“心情依然很不平靜”,感到“每一件實物、每一個故事都能引起我的心靈共鳴”。他住在焦裕祿干部學院簡陋的學員宿舍里,“出門就看得見焦裕祿同志當年栽的泡桐樹,睹物思人,也別有一番感慨”。
當習近平步入從政生涯時,就自覺地將對先進典型的追慕轉化為實際行動。這樣的例子很多。習近平本人經常感慨的是焦裕祿走村串戶的事例。焦裕祿在蘭考總共工作也就475天,然而他硬是靠著一輛自行車和一雙鐵腳板,走了全縣149個生產大隊中120多個,經過這些日日夜夜的走訪和蹲點調研,做出治理“三害”的正確決策。而習近平擔任河北正定縣委書記的時候,就經常騎自行車下鄉,扛著自行車淌水過河也在所不辭。后來,習近平到福建、浙江從事過各級地方領導工作,也一直是這樣堅持的。他后來總結說:“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