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李勇慧
近日,上合組織成員國總理第十四次會議在中國鄭州成功落下帷幕,這是繼7月在俄羅斯烏法舉行的成員國元首理事會后,上合組織又一重要會議。會議就如何在新形勢下攜手應對外部風險挑戰、推動共同發展振興探索新思路、新辦法。
如果說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峰會更注重上合組織的整體規劃、頂層設計、拓展成員國間全方位合作的話,那么政府首腦理事會會議則把焦點放在了經貿、科技、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務實合作上。李克強總理在此次會議上提出上合組織重點打造六大合作平臺,即筑牢安全合作平臺、搭建產能合作平臺、加快建設互聯互通平臺、創新金融合作平臺、構建區域貿易合作平臺、打造社會民生合作平臺,推進各方友好合作取得扎實成果。會議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聯合公報》,發表了區域經濟合作的聲明,并見證了海關合作等文件簽署。此次會議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讀。
第一,在筑牢安全合作平臺的同時,更加突出上合組織在區域經濟和社會民生領域的合作。
首先,打擊恐怖主義和三股勢力,維持成員國內部與外部安全,共同應對地區和全球性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仍是上合組織的優先發展方向,當前在伊斯蘭國恐怖主義有在中東和中亞阿富汗蔓延趨勢的背景下,中亞地區安全形勢非常嚴峻,加強地區反恐合作、支持阿富汗民主和解進程,將有助于維護上合組織成員國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為地區發展營造可靠的安全環境。
其次,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此次會議特別強調區域經濟合作及內涵,構建區域貿易合作平臺。目前,上合組織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3萬億美元,但貿易規模卻相對較小,有很大潛力。如果成員國不斷開放、合作發展,在加強區域經濟合作的基礎上產生區域性的利益,就會向自由貿易區、貿易便利化邁進。該進程的持續推進不僅有助于加強各國經濟合作關系,還將促進各國國內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要讓社會民生領域合作與區域經濟合作交齊頭并進,進一步夯實上合組織全面合作的民意基礎。社會民生是此次提出的新的重要理念和內容,涵蓋農業合作、人才培養、人員往來、增強環保意識、旅游等諸多方面。打造社會民生合作平臺有助于成員國在思維、理念的溝通以及對共同利益的認同,有利于推動區域經濟合作和理解一帶一路倡議給地區帶來的福祉。
第三,確立了一帶一路與上合組織在經濟合作領域的契合點,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經濟合作模式,開創共贏的局面。
一是打通公路、鐵路等跨國通道,發揮中亞地區是亞歐大陸互聯互通網絡的樞紐地位。二是開展產能合作,中國愿將自身成熟技術和優質產能同本地區國家發展需求緊密結合,提供性價比高的裝備產品和工程承包服務,也可以合作建廠,就地生產加工,幫助當地增加就業,實現互利共贏。還可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逐步建立產業園區和經濟合作園區。三是加強高科技合作,促進對高科技的投資,保護知識產權。四是加強金融合作。共同防范和應對區域性金融風險,開展本幣互換,保障金融市場穩定,發揮金融投資機制作用,為上合組織地區經濟項目合作提供融資支持。
總之,上合組織成員國總理第十四次會議突出區域經濟合作,這將讓以安全和經濟為雙輪驅動的上合組織更好和諧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