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南大學法學院教授 趙 迅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指出,“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引領了社會生產新變革,創造了人類生活新空間,拓展了國家治理新領域,極大提高了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對于國家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為國家治理提供了治理空間、治理技術和治理平臺。
一、互聯網有效構建了國家治理開放平等的公共空間
開放多元和透明平等是現代國家治理的基本特征,互聯網有效構建了開放平等的公共空間。
1.互聯網有效擴大了現代國家治理的參與主體。統治——管理——治理,是人類政治發展的普遍趨勢。現代國家治理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主體多元化,包括政黨、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現代治理主張所有利益相關者都應參與協商,使公共管理活動取得公眾最大限度的同意和認同。社會各方參與的“共治”模式,是現代國家治理的根本之道。但實踐中受諸多因素限制,普通民眾無法直接參與。
互聯網可以為不同主體參與現代國家治理提供開放平等的公共空間。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網絡對立法和公共政策以及社會公共事務發表意見,從而使治理主體從政府管理人員擴展到個人——普通民眾都能參與到決策之中,為在線互動、協商合作提供人人平等的內在品質。互聯網以其無處不在的“虛擬公共空間”解決了“屋子里裝不下”的現實問題,參與人不需要“現實在場”,只要動動鼠標,就可以表達觀點。這大大促進了利益表達、參與協商渠道的暢通,有利于整合、凝聚各方訴求、智慧和力量,形成社會共識,使各方面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迸發;推動政府重大決策的“決定——宣布——辯護”模式向“參與——協商——共識”模式轉變,實現合作共治與保證決策科學民主,使各方面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形成多元治理、共襄偉業的強大合力。
2.互聯網極大促進了現代國家治理的透明公正。公開透明是現代治理的應有之義。民眾有權獲得與自己利益相關的政府政策的信息,包括立法活動、公共政策、行政預算、公共開支等有關信息。透明程度直接關系到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公正化。互聯網極大促進了現代國家治理過程的透明性和結果的公正性。借助互聯網,黨委政府通過建好用好門戶網站,建立自己的“發布廳”“工作室”“訪談間”,依法、及時、準確、充分實施信息公開,使經濟社會政策透明、權力運行透明、工作流程透明。而網絡協商的過程可以“全程直播”,協商的結果可以當場公示,這使參與者不得不考慮提出某項動議的合理性與公正性,履行民主決策的道德責任,阻止政策制定的“黑箱操作”和“幕后交易”,為提高協商民主的公開透明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同時,互聯網促進了現代國家治理參與主體的權利平等。現代治理中,不僅所有受決策影響的人都應參與進來,且須確保他們具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以表達其利益訴求和重大關切。互聯網賦予了普通民眾與政府管理人員平等的主體地位、表達權利和參與機遇,形成了“電子人”之間話語權上的相對平等。因此,互聯網有效克服了普通民眾尤其是弱勢群體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治理中不知情、無法表達、難以參與、話語權不平等,因而其意志和利益在立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往往得不到充分體現和維護的弊端,有力促進了國家治理的公正性與社會的和諧。
二、互聯網強力保障了國家治理不可或缺的車之兩輪
經濟發展與依法治國之于現代國家治理猶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須臾不可少。互聯網強力推動了國家治理的這兩個輪子。
1.互聯網強勢提升了現代國家治理的效能效率,推動了經濟發展。現代國家治理的一個基本任務是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府管理,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信息化手段可以幫助政府優化工作流程,簡化辦事環節,極大提升工作效率。資料顯示:美國由于開展電子政府建設,1992年—1996年,政府員工減少了24萬,關閉了近2000個辦公室,節省開支1180億美元。互聯網便于交換和整合各部門各地方信息資源,實現信息共享,進行大數據分析,結合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創新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政府科學決策和行政管理水平,增強政府全面深化改革能力和服務經濟社會、改善民生的能量。
互聯網正強力改變著我國的經濟結構和經濟面貌。互聯網呈現一種分眾傳播的狀態——信息傳播呈幾何效用,到了一定程度就從量變到質變,整個行業的模式就發生了變化。其成功之道是“提供了機會去真正地創造機會”,從而大大提高經濟效率。只要“一機在手”“人在線上”,實現“電腦+人腦”的融合,就可以通過“創客”“眾籌”“眾包”等方式獲取大量知識信息,對接眾多創業投資,引爆無限創意創造。中國接入互聯網21年來,催生了許多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創造了上千萬就業創業崗位,加速了傳統產業的升級。跨境電子商務、物聯網、互聯網金融、網絡經濟、網絡教育、網絡醫療、互聯網農業、智慧城市等新業態、新樣態有力推動著經濟社會的進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向世人展現出匯聚財富的驚人速度與龐大規模。互聯網是人類歷史發展中一個偉大的里程碑,可以預言,像瓦特發明蒸汽機導致了一場工業革命一樣,互聯網將會極大地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當前,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中國經濟也面臨著一定下行壓力。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于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開拓發展新境界。中國正在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分享經濟,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值得注意的是,農村電商的普及和完善,可能成為農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脫貧的有效路徑。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3億多中國人民,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2.互聯網強力推進了現代國家治理的法治保障。法律是治國之重器,善治是民主的法治化。法治是現代國家治理的基本要求,法律是現代國家治理的最高準則,任何政府官員和個人必須依法行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沒有法治,就沒有國家治理現代化。法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國家治理水平。一個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體系,本質上是一個法治體系,是一個政府、社會、個體都按照憲法法律行為的規則體系。國家治理法治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學會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治理國家,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現代國家治理離不開法治,在互聯網時代,法治通過互聯網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比如,借助互聯網的發布、傳播、搜集、收藏功能,可以實時發布和隨時查閱我們黨推進依法治國的綱領性文件、方針、部署;宣示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理論、體系;公布法律法規、執法重點、司法解釋和司法判決;公開財政預算、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監督公職人員尤其是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依法辦事;引領全體民眾自覺守法;隨時可查、可知、可用各種法律文件、法治數據和解讀文章;隨時關注、追蹤、評論法治熱點事件,從而極大增強黨和人民依法治國的決心、自覺和便捷,促進先進法律文化的傳播,提高法律意識水平,促進科學立法,推進嚴格執法,督促公正司法,推動全民守法,維護公平正義,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踐和法治中國建設產生巨大推動。再如,在網絡背景下,建設法治政府,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把權力運行放到網上去、放到群眾的視野中。只要權力清單在網上公開,用權過程在網上運行,就能夠規范權力運行,壓縮權力尋租空間。又如,法治宣傳、網絡聽證、行政執法、法學研究、法學教育、訴訟咨詢、司法公開等等,其方便、普及、迅捷程度是非互聯網時代所不可想象和比擬的。
上一篇:新型城市化新在“管”而非“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