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的希望
以往,村干部不算公職人員,工資待遇較低,也較少有上升渠道。針對這一情況,巴塘縣委組織部3年前出臺了一項政策,在任期內,連續3年村組織和個人都被評優的村干部可以轉崗為工勤人員。據縣委組織員陳智勇介紹,到現在為止,已有11名村干部通過這種方式成為縣工勤人員。目前,根據最新調整政策,任期內任意兩年被評優即可轉變身份。2016年,村兩委工作人員的工資將進一步增加,從現在的每月1000多元增長到每月接近2000元。
結合“軟鄉弱村”整治工作,巴塘縣財政在2015年拿出了600萬元經費,建設5個示范村活動室,并進一步配齊已經建好的42個村活動室的設施,以幫助各村提高凝聚力。
這一系列措施,從組織建設上,讓村一級基層干部的福利和積極性得到了保證,有利于他們更好地發揮帶頭作用,組織村民脫貧致富,推進精準扶貧。
在駐村第一書記的管理考核上,巴塘縣也出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h財政為每位第一書記每年安排了6000元工作經費,同時撥出20萬元建立第一書記工作項目激勵基金。
巴塘縣精準扶貧的另一個亮點是,多年來的援藏工作正在有機地結合到當地的精準扶貧工作中。到目前為止,雙流縣和新津縣作為巴塘縣的對口援建縣,已累計在巴塘投入1.08億元;在“十三五”規劃期間,巴塘縣還將得到來自雙流、新津的6000萬元“精準扶貧”專項資金。
在周日下午下鄉的時候,李柯對黨巴村的各貧困戶家庭代表報告接下來的工作重點,包括省民宗委500萬元“民族團結新村”項目、省電力公司200萬元電路改造項目、100萬元財政專項扶貧項目、建立“愛心助學基金”、發放家庭暖冬包……2015年,對口巴塘縣扶貧開發工作的團省委方面已初步整合了各項資金1000多萬元。
在鄉黨委副書記洛桑楊平給村民們翻譯前,大部分貧困戶沒法聽懂李柯在講什么,他們席地而坐,仍然認真地笑著、聽著。
按照精準扶貧的規劃,這天在場的各位村民,2020年前將摘掉貧困戶的帽子。硬性指標是,每戶家庭中的人均收入要超過2736元。而現在,村里貧困人口的人均年收入只有1230元。對李柯和巴塘縣其他各村的第一書記來說,精準扶貧是一項艱巨,卻不得不攻堅打贏的硬仗。(程曼祺)
上一篇:強農業,供給側改革精準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