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系發展根本
——體現對發展規律的深刻認知
五大理念也關系發展的根本,這個根本,就是發展規律。遵循發展規律,主要是遵循自然法則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社會發展規律、世界歷史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黨的執政規律和人的發展規律。
遵循自然發展規律來講發展,必然提出綠色發展理念。自然發展規律,就是人和人類社會應是在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前提下實現發展,這樣的發展才是真正遵循著自然本性和自然生態的發展,也才是可持續的發展。以破環和犧牲自然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既破環了人的生存環境,又污染了人的身心,最終會葬送發展成果。中外發展的歷史經驗教訓表明:發展一定要遵循自然發展規律。西方提出的新發展觀,我國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目的都是為了防止發展進程中自然環境所付出的代價。
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來講發展,必然提出創新發展理念。經濟發展首要追求的是效率和物質財富積累。追求效率和積累物質財富有兩種基本路徑或模式:一是主要依靠人以外的“物”來推進經濟增長,如依靠要素驅動和投資規模驅動;二是主要依靠“人”來推動經濟發展。一般而言,在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主要是依靠人以外的“物”來推進經濟增長。歷史來看,這種依靠“物”來推動經濟增長的路徑和模式功不可沒,也具有歷史必然性。但這種路徑和模式之代價越來越大,發展空間越來越小,發展道路越走越窄。經濟發展的歷史必然性,必將走向主要依靠“人”來推進經濟發展。這種發展就是當今我國所講的,走向創新驅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其核心,就是注重人力資源開發和創新人才培養,注重人力資本投資,注重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育。在這種情境下,就必然提出創新發展理念。
遵循社會發展規律來講發展,必然提出協調發展理念。一個社會的發展,既要注重發展活力,也要注重發展各個方面的平衡與和諧。一個社會如果缺乏活力,就好比一臺沒有馬達的機器,如果失去平衡,就好比一批脫韁的野馬。實現平衡與和諧的根本途徑,就是注重發展各個方面的協調性,用協調發展實現平衡與和諧。
遵循世界歷史發展規律來講發展,必然提出開放發展理念。任何一個國家在逐漸發展和強大的進程中,必然走向開放。古代中國的唐朝在發展進程中建立起來的“絲綢之路”,就是一種“走出去”的開放;當年歐洲國家在走到強大的發展進程中“走出去”了,但這種“走出去”,要么是建立殖民地,要么是侵略別的國家;美國在走向發達、強大的進程中也“走出去”,既在全世界建立軍事基地,又在全世界實行美元霸權,還向全世界輸出自己的文化,進行文化殖民;當今我國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也必然遵循這一世界歷史發展規律,要“走出去”。當然,我們的“走出去”不是建立殖民地,不是輸出過剩產能,不是以犧牲他國利益為代價,而是實現互利共贏、和平發展。
遵循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和的人的發展規律來講發展,必然提出共享發展理念。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和根本價值取向,是實現共同富裕,實現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中國共產黨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在其自身發展過程中,首先要創造其賴以生存的物質財富,甚至在經濟相對落后的條件下,人要為創造和積累物質財富做出某種犧牲,但當社會物質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便有享有物質財富的內在沖動和需求。當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的時候,他會在其擁有獲得感的同時,更加認同社會主義,更加認同和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更能使其人生出彩。因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講的共享,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漸進共享,這種共享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共享。
關系發展長遠
——體現由大國成為強國對發展的要求
大國與強國,對發展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在由貧窮走向溫飽再走向小康這一歷史進程中,目標是要把我國建成一個大國。1978年以前,我國發展相對落后和貧窮。由于我國歷史發展的內在必然性,也由于“時空壓縮”,我國便實行追趕或趕超戰略,目的是抓緊“做大蛋糕”。在這一時期,國家集中資源和力量快速發展經濟并積累社會物質財富,就成為首要目標。然而,那時,我國人才資源不足,也缺乏創新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開發自然資源、辦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工廠、資本投資和利用廉價的勞動力成本來拉動經濟,即發展經濟注重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就成為歷史的必然;集中國家資源和力量先使一些地區和一部分人先發展起來,也是歷史的必然。歷史和實踐證明:這種經濟發展路徑,確實使我國以發展的高速度換來了發展時間,也拓寬了我國發展空間,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然而,隨之而來的是發展中的代價出現了,自然環境被污染了,發展出現了不協調,甚至一些地方出現了畸形發展的情境,一些人缺乏對發展的獲得感,這既影響創新活力,也影響社會和諧。自從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即相對發展起來以后,我國就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由大國成為強國,由建成小康社會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我國相對發展起來以后這一新的歷史起點上,就必須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我國發展全局進行頂層設計。“五大發展理念”,就是在我國相對發展起來以后,即在由大國成為強國、由建成小康社會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歷史起點上,對全國發展全局進行的頂層設計:在發展動力上,由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走向創新驅動;在發展布局及其基本要求上,由不協調發展走向協調發展;在發展質量上,由以自然環境為代價的發展走向綠色發展;在發展的國內外環境上,由單向開放式發展走向雙向開放、全面開放、高端開放、協調共進、互利共贏式發展;在發展的目的上,由一部分人缺少獲得感的發展走向人人擁有更多獲得感的發展。
隨著私家車保有量的不斷增長,交通“腸梗阻”已不僅限于一線城市,正逐漸蔓延至二三線中小型城市。
【扶貧攻堅】切莫忘了思想文化脫貧
【中午不歇診】能否治愈候診難?
【無證洗車】野蠻生長當思運動型創文之痛
【地方車改】收實效需要怎樣的臨門一腳?
【退休醫保】退休繼續繳醫保的理智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