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蘇省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 陳 杰
這些年,江蘇在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快速發展的同時,始終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和糧食流通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當前,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廣泛應用,“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深刻改變著傳統發展模式。糧食流通連接糧食一、二、三產業,加快推進“互聯網+糧食”,是提高糧食市場調控能力、提升為農服務水平、推進糧食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江蘇糧食行業搶抓“互聯網+”行動新機遇,編制了《江蘇省數字糧食工程建設總體方案》等,積極探索“互聯網+糧食”的發展與融合,在收儲管理、智慧糧庫、市場調控、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其一,“互聯網+糧食收儲”。做好糧食收儲,是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農民增收、確保糧食顆粒歸倉和保障全省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一是實施收購信息化管理。2014年,結合危倉老庫改造,在全省552家基層國有收儲糧庫建成糧食收購信息管理系統,實現與省級平臺業務數據互聯互通和視頻信息實時監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自動采集數據,實現農民售糧扦樣、檢驗、稱重、結算等環節全程信息控制,實時掌握糧食收購品種、數量、價格、質量等動態信息,有力促進了糧食收購規范管理。二是積極打造智慧糧庫。利用射頻識別、傳感器、智能圖像識別等物聯網技術,著力打造智慧糧庫。在糧食出入庫、糧情監測、經營管理、安全生產等方面實現信息化管理,確保糧食儲存安全和經營管理規范,促進了糧食倉儲企業轉型升級。三是推進儲備可視化監管。研究開發儲備可視化監管系統,分別在蘇南、蘇中、蘇北選擇部分省級儲備糧庫,進行了可視化遠程監管系統試點建設,目前已與省級監管平臺鏈接成功并上線運行。糧食儲備可視化系統,將全面、直觀、及時掌握儲備糧在庫情況,實現對儲備糧全過程遠程監管,提高儲備糧管理現代化水平。
其二,“互聯網+糧食調控”。糧食市場調控生產關系、流通和供應,利用互聯網技術及其影響力,可以為廣大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提供政策、市場等信息服務,同時及時掌握和分析預測市場情況,提升市場調控效率。一是加強糧食市場信息監測。2014年,升級糧食流通調查統計等信息系統,及時采集、處理、分析和發布糧食收購、銷售、價格、質量、需求等綜合信息,促進糧食產銷銜接、品種結構調劑,引導和穩定糧食市場供需。開發運行江蘇糧食價格指數系統。價格指數為分析研究我省糧油市場變化,預測糧食市場發展趨勢,實施糧食市場調控提供了決策依據。二是運用競價交易調控市場。依托江蘇糧油商品交易市場競價交易系統,主動對接國家適時適量安排政策性糧食,積極爭取地方儲備輪換進入市場競價交易,調控市場供需,穩定市場預期。三是提升應急供應保障水平。修訂完善《江蘇省糧食應急預案》,研究建立全省糧食應急保障信息管理平臺,推進應急供應網點與地方儲備、應急加工企業的有效配套、銜接,打造覆蓋省、市、縣的應急保障網絡系統,增強糧食應急處置效率,確保應急狀態下的糧食應急供應需要。
其三,“互聯網+糧食產業”。當前江蘇糧食行業正處于深化改革關鍵時期,“互聯網+”為糧食企業改革發展、轉型升級提供有效途徑和空間。一是打造全產業鏈發展模式。通過引入互聯網技術手段,加強對糧食產業運行數據分析和研判,引導糧食生產流通銷售方式變革,打造品牌,擴大市場份額。二是發展現代糧食物流。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構建區域性糧食物流信息服務平臺。靖江揚子江物流中心通過對客戶提供全方位物流信息服務,糧食物流得到快速發展。推進智能糧食倉儲物流、中轉體系建設,提升糧食物流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和運轉效率。三是建設糧食電商平臺。整合全社會倉儲、運輸、質檢等服務資源,開發互聯網移動平臺,構建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糧食營銷新模式。
其四,“互聯網+糧食監管”。維護農民利益,順應人民群眾對糧食質量安全的期盼,對糧食流通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提升糧食流通監管執法。研發應用全省糧食流通監督檢查政務系統,涵蓋了糧食流通監督檢查主要業務,融糧食流通行政執法和日常管理業務于一體,為糧食流通監督執法有效開展提供平臺支撐。二是加強糧食質量安全追溯。按照“散糧可標識、來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蹤、原因可查明、責任可追究”質量安全監管目標,推進糧食質量追溯體系建設,保障糧食“從農田到餐桌”的質量安全。三是推進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依托糧食監督執法平臺,聯網歸集糧食流通執法信息,建立糧食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開展全省糧食企業信用評價,評價結果在網上公布,并作為確定儲備糧油承儲資格、承擔政策性糧食業務、放心糧油示范企業等重要條件。同時評價結果與全省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對接,實現企業信用信息可查可知。
總之,在“互聯網+糧食”發展的道路上,糧食行業任重道遠。“十三五”時期,我們將以更大的力度推進“互聯網+糧食”行動,以建設江蘇智慧糧食為目標,全面實施和完善“1210”工程(1個中心——糧食流通管理數據中心;2個平臺——糧政業務綜合管理平臺、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平臺;10個信息化子系統——糧食收購管理動態系統、儲備糧遠程監管系統、價格監測預警預報系統、應急保供指揮系統、糧食倉儲設施管理系統、原糧質量檢測追溯系統、實時移動執法系統、財務審計管理系統、物流公共服務系統、政策性競價交易系統),為政府調控、農民增收、居民消費、企業經營提供服務,推進“互聯網+糧食”惠及全社會、造福人民大眾。
上一篇:農村土地可以釋放更多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