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是現代農業建設“統”與“分”的推動力
泗洪縣現代農業建設已具“雛形”,小平同志當年提出的“第二個飛躍”正在被這里的實踐驗證。泗洪縣的做法昭示著現代農業的未來方向,給我們帶來許多重要啟示。
啟示之一: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必須把改革創新精神貫穿始終。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是繼實行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和農村稅費制度改革之后,又一基礎性、綜合性、全局性的重大歷史性變革。從實踐看,以產權制度改革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不僅提升了農業生產質量效益,而且推動了農業發展方式發生根本性轉變。泗洪實踐表明,改革創新是現代農業建設的根本動力。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如何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形勢下繼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如何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質量和效益,如何在價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雙重擠壓”下促進農民增收,如何在補貼“黃線”和資源環境“紅燈”的“雙重約束”下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是現代農業建設必須正確面對的重大考驗。破解這些難題,出路唯有改革創新。只有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創新,才能打破體制障礙充分釋放改革紅利,才能形成現代農業建設的強大合力。
啟示之二: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必須把“統”的優越性與“分”的積極性緊密結合起來。農民是現代農業建設的主體,農村產權改革歸根到底是農民的事。泗洪縣把“農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改革成果評價的根本標準,不搞強迫命令、不代農民做主,打消農民疑慮,激發了農村改革發展的動力活力。實踐表明,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必須處理好發揮集體經濟的“優越性”與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的關系,牢牢守住公有制底線,不把集體經濟改沒了;必須牢牢守住保護農民利益的底線,不把農民的財產改少了,從制度上找到農業生產經營“統”與“分”最佳結合點,使改革真正有利于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創新、有利于加快現代農業建設進程、有利于提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
啟示之三: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必須把農民更多利益“獲得感”放在首位。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和利益所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必須讓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泗洪縣把握“為了農民”這個根本宗旨,從確權登記頒證中保護農民財產權到鼓勵產權交易中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再到適度規模經營中保證經濟效益,始終站在維護農民利益的角度,從而保證了產權制度改革順利推進。產權制度改革不僅讓農民按股分紅有盼頭,規模經營有賺頭,而且讓農民土地租金有保障、家庭資產有增值。更為可喜的是,改革還帶動了農村居民環境的改善和農民生活方式的變化,農村因此呈現出協調發展景象。實踐表明,一項改革舉措能否叫得響、立得住,關鍵看人民群眾的認可度和獲得感。尤其要在抓好改革“最先一公里”的同時,更加注重抓好“最后一公里”,切實改變“下面等上面精神、上面等下面實踐”的狀況,確保改革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ㄗ髡撸荷蚝停K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劉希澤,江蘇省政府研究室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江海洋,江蘇省政府社會處主任科員)
上一篇:以綜合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