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在產業轉型升級上有新思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工信部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文件,明確了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在明確轉型升級的方向和評價轉型升級結果時,技術專利、產品質量、產品品牌等指標,實用有效也切實可行。目前的產能過剩盡管造成企業的贏利水平下降,但是也有利于強化企業的市場競爭,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在進行產業轉型升級規劃時,要構筑平衡的激勵與約束政策體系,形成有利于轉型升級的市場環境與社會環境,不能輕易采用刺激政策,動搖企業的轉型升級信心和決心。
第三,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有新舉措。以往的各類發展規劃在解決問題上展開不夠,缺乏深刻分析,或者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導致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甚至于積少成多。比較典型的,就是地方債務問題在以往的各類規劃中很少提及。在出臺投融資平臺的相關政策時,客觀存在激勵過度而約束不足的問題,責權利嚴重不對稱,政策形成、政策出臺、政策實施存在大量弊端,導致政策實施后正面作用不明確,負面作用越來越突出。調研發現,不少縣及縣以下的地方投融資平臺因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帶來嚴重的債務問題,有些融資平臺付息尚可還本無力。筆者認為,對投融資平臺問題視而不見,以拖待變,會累積更大的金融風險。建議在新一輪規劃編制中,要有財務金融專家參與,專門制定解決地方債務問題的專項規劃,對縣及縣以下以及實體經濟發展不好地級市的投融資平臺,形成解決問題的整體思路,硬化信貸約束,以防止出現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
第四,在改善民生方面要有新進步。以往的諸多規劃關注民生較少,也是導致各地在產業發展的同時出現生態惡化、民眾利益受損的重要源頭。改善民生,可以提高消費在促進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改變經濟增長過于倚重于投資的不良偏向;可以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可以構筑健康的可持續發展形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與生態環境不斷好轉;可以減少貧困和社會不公,有利于增進全社會“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十三五”規劃制定中,列入民生改善目標與行動舉措十分必要。
(二)“十三五”規劃制定與實施應體現全面深化改革的整體思路
全面深化改革,可更好地構筑 “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機制,進一步增強中國的自主發展能力。應該把全面深化改革思路貫穿其中,正確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
第一,明確黨對規劃工作的制定與管理權。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理順黨政關系應該從規劃工作開始。首先,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應該首先體現為黨對規劃制定的領導。在我國,黨管全局、管長遠、管戰略、管綜合,而規劃工作本身具有全局性、長遠性、戰略性、綜合性,與黨的角色定位相一致。其次,黨管規劃、政府負責實施體現了黨政分工合作的原則。中共中央在確定下一年度大政方針和政策走向時與中央政府一個部門的中長期規劃 “對表”或者“協調”,還是由中共中央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以實現中央大政方針短期與中長期的協調,兩種模式值得比較。筆者認為,前一種模式顯然不大合理。再次,由中共中央制定中長期規劃有利于理順管理體制。以往規劃制定與管理權過于集中于一個政府部門,規劃制定與規劃實施、項目列舉與項目組織、政策出臺與政策執行高度重合,造成規劃、項目、政策組織的一條龍封閉式運行,極易形成復雜而不透明的管理關系,不是一種科學的制度安排。黨管規劃則體現改革思維,這是理順黨政管理體制的必要步驟。規劃制定是階段性工作,規劃實施是常規性工作,規劃制定對規劃實施提出要求,規劃實施是為了實現規劃意圖,黨政分工基本清楚,符合規劃制定與實施、決策與執行的“兩權分離”,且合乎黨與政府的各自工作定位。
上一篇:“四個全面”:承載中國夢的宏大敘事
下一篇:直面改革動力消耗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