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導薛 瀾;
記者申唯佳
五大發展理念是對科學發展觀的深化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最突出的亮點是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這實際上總結了中國過去三十多年的發展經驗和教訓,提出了中國發展轉型的基本理念,是一個綜合全面的發展觀。五大發展理念可以看作是對2003年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將是指導我們今后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發展的指導思想。同時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也是中國為全世界人類發展作出的一個貢獻。
《建議》在提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的奮斗目標時,除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各項指標以外,特別提到了我們要實現更加穩定的制度安排,要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現代化方面有重大進展,這其實是拓展了小康的內涵。我們要實現的小康社會并不是一個純粹的經濟概念、社會概念,它同時也是一個治理的概念。我們很難想象在一個衣食不愁的小康社會,公共服務卻很差,依法治國水平卻很低。我們國家治國理政的水平要隨著社會發展一起進步。因此《建議》特別提出了必須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五大發展理念落實到五大發展中,首先就是創新發展。而且創新并不僅僅局限于科技創新、生產技術的創新,而是貫穿在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中,要體現在全社會的方方面面。這也是發展理念一個重大的觀念轉變。現在看來,創新是整個國家發展的原動力,是黨和國家所有工作的重心。
精細化治理是黨不斷提高執政能力的著力點
《建議》中提出,為了更好的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需要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一方面,我們前些年的改革雖然涉及到社會治理和公共治理方面,但更多的是側重于大的方向上宏觀上的把控和認識;到了今天我們對這些基本概念已經了如指掌,怎么讓這些政策落地,讓其很好的引導發展,需要我們做更多的分析。另一方面,當今的社會風險在不斷增加,這對我們從宏觀上的概念落實到具體行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需要從細微之處著手,努力降低整個社會系統的風險系數。
我們黨為了更好實現國家治理,制度化工作,第一,加強了從嚴治黨的力度,在反腐廉政方面推出相關的措施和規定。像最近《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兩個黨內法規的出臺,其實是以往各種從嚴治黨的條例的反饋和綜合之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制度體系,厘清了黨政干部執政中需要遵循的規矩。這種以完整的制度建設去推動黨的執政能力是實現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
第二,更加注重黨和群眾之間的聯系,換句話說,即黨具體制定的政策如何能回應公眾所想。現在中國的特殊情況是,社會發展到今天,公眾的觀念分化、利益多元。在這種現實情況下怎么去把握百姓的需求,是共產黨執政的民意基礎,因此我們黨一直在做著各種各樣的嘗試和努力。
第三,提高執政的水平。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一直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從一個革命黨向執政黨轉變。中國社會發展到現階段更是要求科學執政,提高科學執政的水平。中國共產黨必須做到牢牢把握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依照客觀規律的要求辦事,而不是憑借自身的主觀臆斷處理事務。這其實對我們黨政干部個人水平,對體制機制科學化合理化的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好的體制機制,有高水平高素質的黨政干部,這樣結合起來才能使執政水平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