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共運受挫帶來的不利影響
20世紀50年代以后,各種反馬克思主義的機會主義派別活動猖獗,大肆宣揚民主社會主義,主張政治、經濟、思想多元化,鼓吹“全民國家”、“全民黨”,使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逐步陷入低潮,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跌入低谷。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在國際社會、在中國產生的影響是惡劣的、深刻的。
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是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國家推行“和平演變”戰略的結果。對此,中國共產黨保持了清醒的頭腦并展開了堅決的斗爭,盡管如此,產生的影響不可低估。西方“和平演變”戰略在蘇聯和東歐得手以后,下一個目標就是中國,其認為“中國共產主義是致命的危險”,要“用和平的方法使中國得到自由”,并把希望寄托在中國共產黨的第三代或第四代身上。1991年,尼克松在他的著作中說:“中國成為全球性重量級國家是不可避免的”,“今天,中國已經到了演變的緊要時刻”,“中國經濟全球化、信息革命以及國際思想交流和人員交往的增加,打破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對中國的控制”,“美國繼續卷入中國的經濟,就能在幫助私營經濟逐漸消蝕國營經濟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他們是這樣設計的,也是這樣做的,對中國展開資本主義化滲透。國內一些資產階級自由化分子也積極配合,發表文章、發表演說攻擊共產黨,企圖詆毀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制造思想混亂。同時,積極宣傳資產階級腐朽的人生觀、價值觀毒害人們的靈魂,促使一些黨員干部走向腐敗,然后又以此為借口蠱惑人心,否定中國共產黨;借我國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之機,否定公有制,鼓吹私有化,動搖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的社會主義信念。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處于低潮引起一些黨員包括黨的干部產生模糊認識和思想觀念的混亂,使他們對社會主義的前途喪失信心,在悲觀失望中把共產主義目標拋在腦海之外,目標的糊涂和消極的情緒推動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逆向變化,加之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中出現的“金錢拜物教”的社會心理趨向的影響,從根本上改變了他們對黨及社會主義的認識,改變了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也改變了對自己已有的無私奉獻精神的認識,從而產生并不斷強化了自私自利的心理。特別是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比如分配不公、食品安全、社會差別、環境惡化、政府和社會誠信的雙重缺失等等,如果不能理性對待這些問題,也會使一些黨員干部在共產主義信仰問題上產生動搖。這樣,黨內出現不正之風或者腐敗現象就是不正常的“正常現象”了。
對外開放中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涌入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富國之路。但是,在對外開放中不可避免的隨著先進的科學技術等的引進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也會趁機涌入,加之“一手軟,一手硬”的工作失誤和推行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人宣揚資產階級的人生觀、價值觀,必然對一些缺乏正確政治意識、缺乏辨別是非能力的人產生影響,滋生唯利是圖心理、寄生心理和追求低級趣味的心理,這是一些黨員包括黨的干部搞不正之風、搞腐敗的重要思想根源。
毛澤東曾經指出“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宗派主義是資產階級的東西,我們黨內存在這三個東西,這個賬要掛在資產階級身上。”③資產階級唯利是圖心理的滲入,強化了一些黨員包括黨的干部的自私心理。唯利是圖是一切資產階級的共同心理。他們把追求剩余價值視為人生的價值和樂趣。在他們眼里,有錢就有了名,有錢就有了勢力,有錢就有了一切,賺錢可以不擇手段,甚至可以冒著違法犯罪的一切危險。
在我國對外開放與資本主義國家交往過程中,本意是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和體現現代精神文明的先進的思想道德觀念,這都是無可厚非的,但必須是有警惕的、有選擇性的、富有批判性的。但是,一些缺乏辨別是非能力或崇拜西方世界右傾思想的人,良莠不分,全盤學習西方,被西方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思想沖擊著思想防線,他們的想法和做法恰好符合了西方資本主義一些政治家想方設法對中國進行滲透的意圖,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在中國的營銷市場就這樣形成了。
資產階級寄生性的影響,誘發了人們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的心理。寄生性即不勞而獲,靠剝削他人過日子。因此,一切剝削階級都天然地具有寄生性,這是他們與勞動人民的本質區別。資產階級無論在他們原始資本積累階段還是成為行業的壟斷者,寄生的心理或手段,即靠剝削工人的血汗是少不了的。在我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過程中,資產階級固有的不勞而獲的寄生地心理對我國的影響是深刻的、潛移默化的。一些人從西方資產階級那里學會了“寄生”對自己發財致富的決定意義,也影響到許多人,一切非法非道德獲得的利益,寄生心理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其本質就是黨內一些人利用人民賦予的權利滿足個人私欲,也是資產階級寄生心理作怪,只是形式或手段區別于資產階級對工人階級的盤剝,達到的目的是一樣的。
資產階級追求低級趣味的心理導致一些人腐化墮落。剝削階級的寄生心理決定他們必然產生低級趣味的陰暗心理。在資產階級的思想觀念中,賣淫嫖娼概念的貶義已經完全消失,性生活的紊亂現象已經不再居于家庭生活中的補充地位,而被他們視為正常的社會生活。宣傳性解放,是為了滿足不斷需要刺激的精神要求,連同吸毒、酗酒、賭博等社會毒素也被視為人性的要求,成為他們生活的重要內容。這些與社會進步精神文明對立的陳腐之象,改革開放以后開始在我國一些富有者中衍生,更為一些所謂的學者借所謂有利于擴大對外開放大肆宣傳,一些利益熏心者通過各種渠道引進“黃”的音像制品,毒害了大量的青少年,也使得一些黨員包括黨的干部涉足其中不能自拔。總之,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涌入,不僅表現在意識形態領域中造成的思想意識混亂,還表現在對我國社會文化生活造成的深刻影響。
從“四風”問題的思想根源探析我們可以看出,“四風”問題不僅是黨風建設的問題,還是黨風制度建設的問題,更是伴隨著黨的建設科學化進程和國家制度建設的科學化進程,因此要始終如一地堅持糾正。
(本文系2014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黨內滋生腐敗現象原因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4020602)
【注釋】
①周榮,閆文濤:“‘四風’問題:根源、危害及解決對策”,《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3年第5期,第40頁。
②范鴻濤:“淺談‘四風’問題的存在根源與制度建設”,《政法論壇》,2014年第7期,第153頁。
③《毛澤東選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