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解讀】
作者: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何自力
習總書記在東北老工業基地視察期間強調指出,我國經濟形勢和運行態勢總體是好的,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這“四個沒有變”的判斷是準確客觀的,對國內外唱衰中國甚至企圖做空中國經濟的聲音是有力的回擊,對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向好發展是極大的鼓舞。
中國經濟基本面向好發展在世界經濟復蘇緩慢的大背景下呈現耀眼光茫。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曾經是全球經濟增長引擎的發達經濟體經濟陷入嚴重停滯,復蘇前景渺茫。新興經濟體受發達經濟體經濟停滯的外溢效應的影響,經濟出現嚴重下行態勢,結構調整任務艱巨。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中國經濟出現產能過剩擴大、出口規模縮小、經濟增速減緩的新問題、新情況。但是,與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經濟持續低迷,復蘇遲緩的狀況相比,中國經濟下行的速度很平緩,經濟增速仍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就業、投資、消費、物價等反映經濟運行質量的重要指標表現良好,經濟結構調整保持優化態勢,高科技產業的增速更是非常搶眼,經濟運行基本面呈現積極向好發展態勢,可謂風景這邊獨好。
中國經濟基本面向好發展立足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成果,即強大的制造業基礎。西方發達經濟體發生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去工業化和產業空心化,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嚴重脫節,經濟刺激政策已難以推動投資和消費,致使經濟復蘇缺乏動力。經過建國后三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的艱苦奮斗和積極努力,我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制造大國,擁有最為完整和系統的產業鏈,具有強大的生產能力,深厚的工業基礎為中國經濟的中高速運行提供了重要保證: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有助于增強產業競爭力;制造業為技術創新提供平臺和依托有助于推動技術進步;制造業的發展可以帶動投資和消費,有助于拉動經濟增長;制造業提供大量投資品和消費品,推動商品貿易的擴大,進而拉動經濟增長;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通常高于服務業,制造業居主體地位有助于加快經濟增長;制造業是服務業的基礎,制造業的發展有助于推動服務業的發展,使產業結構趨于優化。總之,中國制造業具有顯著優勢,充分發揮制造業的優勢有助于中國經濟實現中高速運行,邁向中高端水平。
中國經濟基本面向好發展得益于宏觀調控體制創新。西方發達經濟體大都實行自由市場經濟體制,市場機制發揮自發調節作用,宏觀調控的政策手段很少,主要是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只是輔助手段,調控的重點是需求側,調控方式缺乏前瞻性、強制性和精準性,對小的經濟波動還可以應付,而對百年一遇的嚴重危機就無能為力了。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沉重打擊西方發達經濟體,嚴重拖累世界經濟,發達經濟體用盡宏觀調控手段進行救助和刺激,但是至今停滯態勢依然故我,經濟復蘇遙遙無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最大優勢是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結合,政府與市場相結合,集中力量辦大事,在經濟面臨較大波動乃至下行壓力時,政府可以從需求側和供給側協同發力,綜合運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經濟手段和行政、法律手段進行宏觀調控。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政府先是投入4萬億資金扛住了危機的強大沖擊,確保經濟穩定運行,接著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和防風險的方針指導下,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管理與需求側管理協同發力,著力完成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目前中國經濟雖然仍面臨下行壓力,但是由于宏觀調控目標明確,區間調控、定向調控和相機抉擇相結合,總量調控與結構調控相結合,經濟手段與法律手段相結合,短期調控與長期調控相結合,取得了非常好的調控效果,經濟運行總體可控,運行處于合理區間,各項經濟指標均表現良好,這些成就的取得是與中國特色宏觀調控理念和調控體制機制的形成和良好運行分不開的。
中國經濟基本面向好發展從根本上得益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成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改革開放實踐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形成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許多重要理論成果,比如,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關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理論;關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理論;關于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理論;關于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的理論;關于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理論;關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論。這些重大理論創新是適應當代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的政治經濟學,是黨和國家各項決策活動的重要理論依據。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創新成果的指導下,我們黨科學地進行體制機制頂層設計,為全面推動改革提供藍圖;積極探索基本經濟制度的具體實現形式,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堅實物質基礎;努力推動政府與市場的有效結合,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結構調整,不斷改善民生,努力防范風險;著力落實“四個全面戰略”步局,積極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統籌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積極落實一帶一路戰略,深入參與全球治理,積極引領經濟全球化步入快速發展新階段。
上一篇:積極推進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