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升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水平
第一,圍繞優化布局,著力在豐富類型和融合集聚上實現重大提升。重點要在適宜地區布局,充分發揮各地區文化特色優勢,促進多樣化、個性化發展,特別是以傳承農耕文化為核心,兼顧度假體驗,建設具有科普、教育、示范以及傳統農耕文化展示功能的休閑農園和美麗田園,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防止同質化發展、平面化競爭。
第二,圍繞豐富內涵,著力在文化傳承和創意設計上實現重大提升。注重農村文化資源挖掘,強化休閑農業經營場所的創意設計,推進農業與文化、科技、生態、旅游的融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提升休閑農業的文化軟實力和持續競爭力。按照“在發掘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的思路,加大對農業文化遺產價值的發掘,推動遺產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加強農村文化遺跡和傳統村落、傳統民居的保護,發展具有文化內涵的休閑鄉村,加快鄉土民俗文化的推廣、保護和延續。
第三,圍繞增收脫貧,著力在產業升級和利益共享上實現重大提升。發展一批農家樂、小超市、小型采摘園等特色旅游到村到戶項目,引導建立農民參與和利益共享機制,探索農民自組織、自激勵、自就業的創業模式,使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成為精準扶貧的有效形式,成為大眾創業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就業的重要渠道。
第四,圍繞提檔升級,著力在人員素質和設施改善上實現重大提升。加大休閑農業從業人員的培訓,充實一批規劃設計、文化創意策劃和市場營銷人才,加快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傳統民居保護修繕,鼓勵發展特色民宿,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第五,圍繞有序發展,著力在規范管理和生態保護上實現重大提升。加大標準的制定和宣貫力度,促進休閑農業規范有序發展;樹立開發與保護并舉的理念,走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發展道路,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協調發展。
第六,圍繞品牌培育,著力在典型示范和氛圍營造上實現重大提升。繼續開展中國最美休閑鄉村推介、中國美麗田園推介、全國休閑農業星級評定、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示范等品牌培育工程,開展休閑農業特色村、星級戶、精品線路等創建與推介活動,著力培育一批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知名品牌和各具特色的地方品牌。
前不久,農業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部門印發的《關于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促進休閑農業發展的通知》(農加發〔2015〕5號)確立了“農業為基礎、農村為載體、農民為主體”的理念,提出了用地、財稅、金融和公共服務四個方面的扶持政策。在用地政策上,支持農民發展農家樂,鼓勵利用村內集體建設用地、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利用“四荒地”等發展休閑農業;在財稅政策上,將中央有關鄉村建設資金適當向休閑農業集聚區傾斜,鼓勵加大對休閑農業創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在融資政策上,鼓勵擔保機構加大對休閑農業的服務力度,搭建銀企對接平臺,允許利用扶貧小額貼息貸款、以旅游資源、扶貧資金等入股方式發展休閑農業;在公共服務政策上,增強線上線下營銷能力,加快構建網絡營銷等公共服務平臺,全面提升行業信息化水平。要讓農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變身為創客,成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主力軍,成為中華五千年農耕文化的傳承者,讓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成果惠及億萬農民。
上一篇:農民工市民化需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