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浦劬 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
行政體制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行政體制改革進行了深刻闡述和全面部署,有力推動了行政體制改革進程。新時期的行政體制改革既是改革開放以來行政體制改革的繼承和接續,又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的探索和創新,富有新的理論和實踐內容。這就使得新一輪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呈現出新特點。
目標依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而定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目標既是新時期行政體制改革的戰略坐標,也是把握和推進新時期行政體制改革的目標指針。由此,新時期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具有根據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確定自身目標的特點。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和發展。行政體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作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全面深化改革,也必然包含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的深化改革。相應地,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從根本上說是為了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推動實現政府治理現代化。在國家治理實踐中,行政體制集中體現為政府治理體系。政府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就是適應現代化發展的要求,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政府管理制度更加科學完善,由此實現政府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在此基礎上,優化政府權力結構,推進政府科學民主依法高效運行。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優化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規定了新時期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目標包含著推進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所謂政府治理能力,是治理主體基于公共利益的實現要求,運用政府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是把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政府治理效能的素養、素質和本領。這就要靠制度,靠高素質干部隊伍,提升和強化政府在改革、創新、落實和執行制度方面的能力。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
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必須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方向深化行政體制改革。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和要求,使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就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而言,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的著眼點主要體現在:科學確定政府與市場的各自運行邊界、范圍、層面和內容;科學創設政府與市場的聯系機制,尤其是經濟發展的宏觀調控機制、市場制度規則、政策方針和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實施機制;合理確定政府與市場在不同發展階段和條件下的功能互補內容和機制以及政府對市場的有效監管機制。
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進行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行政體制改革有著緊密聯系,其改革和發展要求深刻影響著行政體制改革的方向、任務和進展。在兩者關系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和發展為“自變量”,行政體制改革為“因變量”。要破除一切不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行政體制機制,創設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行政體制機制。
與其他方面體制機制改革協調推進。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要使各方面體制改革朝著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方向協同推進,使各方面體制更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出的新要求。這表明,行政體制改革在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部署實施的同時,還必須與政治體制、社會體制、文化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建設以及黨的建設制度等體制機制改革進程協同,確保改革全面協調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