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秦宣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改革開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我們的立場是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改革中要避免瞎折騰。“推進改革膽子要大,但步子一定要穩。膽子大不是蠻干,蠻干一定會導致瞎折騰。”
增量改革中出現的問題,有些是改革中折騰出來的
我們的改革一直是兩個方面,一是存量改革,也就是要糾正過去的體制機制存在的問題;二是增量改革,即通過改革解決新出現的問題,也就是鄧小平所說的發展起來后新出現的問題。我們今天之所以強調改革進入深水區,就是因為存量改革成了難啃的硬骨頭,增量改革又在不斷增加。增量改革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有些是隨著形勢發展出現的新問題,還有些是一些領域、地方在改革中折騰出來的問題。
改革中出現瞎折騰現象,有許多例證:比如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機構改革,已經進行了30多年。應該承認,每一次改革都有其必要性,且每一次機構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有目共睹的成績。但在許多老百姓看來,一些地方和部門的機構改革,改來改去,也有不少瞎折騰。折騰的后果是機構越來越多,人員越來越多,婆婆越來越多,扯皮的越來越多,事情越來越難辦。所以才有了十八大以來的大力下放審批權和精簡機構,以及八項規定等來解決這些問題。再比如說,企業改革是經濟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但不免也出現瞎折騰的情況。有研究通過對中國企業的改革調查發現,鋼鐵企業、火電企業、醫療企業的改革均出現折騰的情況。有一些地方的醫藥企業的改革、重組,結果變成了賣了廠房,沒了設備,變成了不能生產醫藥的企業了。調整經濟結構需要去產能,但在去產能的過程中,在一些領域卻出現了產能越來越大,在去庫存中庫存越來越多的情況。在高校里,院系調整、科研改革也存在著瞎折騰的現象。
這種折騰式的改革帶來的后果:一是改革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使改革的成效打了折扣;二是改革中的某些折騰直接損害了百姓利益,導致了群體性事件上升,如改革中的土地征用、環境污染成為近年來群眾性事件的主要導火索;三是影響人們對改革的信心。由于改革的政策缺乏穩定性,改革的措施缺乏連續性,同一地區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導實施的改革措施不一樣,使人們對未來預期產生動搖。
改革中為何會出現折騰的現象
為何在改革進程中,會出現瞎折騰的現象。分析起來,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改革決策不走群眾路線,不調查研究,不從實際出發,造成決策失誤。比如,近幾年在一些地方出現的PX事件、環境事件等等,都屬于決策過程中或決策實施過程中的群體性事件,很多項目因為缺乏群眾的理解和支持而被迫下馬,結果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損失或浪費。
二是改革缺乏頂層設計,導致政策不配套,甚至出現沖突。“摸著石頭過河”是我們黨在改革初期為了推進大膽改革而提出來的基本主張。“對的就堅持,不對的趕快改,新問題出來抓緊解決。”這段話在當時有很強的針對性,但是現在有一些改革由于缺乏配套,結果留下一堆亂攤子。有一些瞎改革出了問題,由于沒有責任追究制度,只是拍屁股走人,結果瞎折騰付出的成本讓百姓承擔了。
三是一些決策者存在“本領恐慌”,但為了追求業績蠻干。30多年來,我們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共識,改不改革是一個態度問題,是否改革成為衡量一屆政府、一個官員業績的最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改革遇到的挑戰越來越多,深水區的改革難度越來越大,有些官員出現了“本領恐慌”,本著良好的愿望干了不少瞎折騰的事。有的不按客觀規律辦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以至蠻干、瞎干。猶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誠愿望,也有干勁,但缺乏新形勢下做好工作的本領……蠻干盲干,結果是雖然做了工作,有時做得還很辛苦,但不是不對路子,就是事與愿違,甚至搞出一些南轅北轍的事情來。”
四是有一些改革措施完全出于一些官員和決策者的私利。每一次改革都是一次利益的調整和再分配,都有可能會肥一幫人。由于有的改革缺乏民眾參與,決策缺乏透明度,方便了一些領導干部濫用公共權力或自身影響為親屬和其他特定關系人謀取私利,大到謀取暴利,小到突擊提拔干部、突擊評定專業技術職稱等。
避免改革中出現瞎折騰,對改革要有正確的理解
我們常講,要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地推進改革,“不動搖”講的是立場問題,“不懈怠”講的是態度問題,“不折騰”講的就是方法問題。避免改革中出現折騰,就要從方法論著手,對改革要有正確的理解。
實踐中,要總結改革的經驗和規律,按照規律推進改革。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研究。通過整體謀劃獲取最大效益,減少不必要的浪費,避免“規劃折騰”。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改革中要正確處理好五大關系:一是在領導改革的思想路線上要做到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統一;二是在改革的思路上要做到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的統一;三是在改革的方法上要做到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的統一;四是膽子要大與步子要穩的關系;五是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同時,要把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貫穿到改革進程中去。一方面,改革必須有法可依,要改變過去單純靠政策推動改革的趨向,克服拍腦袋決策。要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通過法制建設“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另一方面,要從嚴治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黨的各級領導干部不僅要嚴格執行黨的建設各項制度和規定,營造良好政治生態,還要努力成為有知識、懂業務、勝任本職工作的內行,能夠勇于探索,大膽試驗,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需要指出的是,消除改革中的瞎折騰,與允許試錯、寬容失敗、鼓勵改革并不矛盾。相反,消除改革中的瞎折騰要通過鼓勵改革、創新改革方式和提高執政能力來解決。
上一篇:對發展戰略重點貴在知、重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