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五大發展理念對發展權理解的豐富和深化

2016-03-13 09:44 來源:新華網  我有話說
2016-03-13 09:44:08來源:新華網作者:責任編輯:王營

  二、“協調發展”理念與均衡發展權

  發展格局經常會出現失衡現象,使地區間、產業間、部門間形成巨大的發展差距,導致發展權實際享有的不均衡。聯合國《發展權利宣言》第8條第1款規定:“各國應在國家一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實現發展權利,并確保除其他事項外所有人在獲得基本資源、教育、保健服務、糧食、住房、就業、收入公平分配等方面機會均等。應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婦女在發展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應進行適當的經濟和社會改革以根除所有的社會不公正現象。”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協調發展”理念體現了均衡發展權的要求。

  所謂“協調發展”,根據五中全會公報,就是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

  實現“協調發展”包括若干層面。首先是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地區間的發展差距。五中全會公報提出,要“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其次是城鄉協調發展,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五中全會公報提出,要“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再次是經濟領域與文化領域的協調發展,防止物質與精神發展的不平衡。五中全會公報提出,要“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建設,增強國家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倡導科學精神,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最后是民用領域與國防領域的協調發展,使二者能夠相互支持、相互促進。五中全會公報提出,要“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堅持發展和安全兼顧、富國和強軍統一,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

  三、“綠色發展”理念與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權利

  發展權的享有存在代際公正問題。如果當代人為了自身的發展用盡了資源、污染了環境,就會使后代人喪失了發展的條件并承擔前代人發展的代價,這是對后代人發展權的侵犯。2015年,是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到期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2030年享有尊嚴之路》的報告中指出,新的發展議程“應確保將千年發展目標轉變為更廣泛和更具變革性的可持續發展議程”。2015年9月25-27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會議通過的《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指出,要“讓所有人平等和有尊嚴地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我們決心阻止地球的退化,包括以可持續的方式進行消費和生產,管理地球的自然資源,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立即采取行動,使地球能夠滿足今世后代的需求”;“我們要創建一個每個國家都實現持久、包容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和每個人都有體面工作的世界。一個以可持續的方式進行生產、消費和使用從空氣到土地、從河流、湖泊和地下含水層到海洋的各種自然資源的世界”。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綠色發展”理念,體現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所要求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權利。

  所謂“綠色發展”,根據五中全會公報,就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發揮主體功能區作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基礎制度的作用”。

  實現“綠色發展”需要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建立綠色發展的制度和機制。五中全會公報提出,要“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推動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第二是要對環境污染的行為實施嚴格的追責和懲罰。五中全會公報提出,要“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第三,要實施生態保護。五中全會公報提出,要“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

[責任編輯:王營]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