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以全面小康為目標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2016-03-23 10:31 來源:農民日報  我有話說
2016-03-23 10:31:05來源:農民日報作者:責任編輯:趙偉露

  三、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是城鄉一體化的根本目標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是城鄉差距的集中反映。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是建立城鄉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的核心。最近幾年,農民人均收入增長速度超過城市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已經由2009年的3.3∶1縮小到2014年的2.8∶1,令人欣喜。繼續保持這一勢頭,從根本上說,要靠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而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又必須擴大土地經營規模。目前,一個農業勞動力平均只能種7畝地,如果在單季農業地區能種到100-120畝,雙季農業地區能種到50-60畝,農業勞動生產率就能趕上社會平均水平,農民就能成為一個體面職業。在土地所有權歸村集體的前提下,允許農戶憑借承包權將經營權有償轉讓,這樣既可使農戶獲得財產性收入,又有利于發展土地規模化經營。要鼓勵發展各類合作經濟,特別是以土地承包權入股的股份合作社。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發展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業、商貿流通業和鄉村旅游業。繼續鼓勵農村富余勞動力外出打工。現在沿海和城市的許多地方招工難,家政服務人才短缺,一個月嫂的月收入達五六千元。一家兩口人出去打工,年收入可達8萬-9萬元,加上土地轉包收入,家庭年收入可達10萬元左右,一下子就可趕上或超過城鎮居民平均收入。所以,只要創造一個城鄉一體化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發揮城市對農村、工業對農業的帶動作用,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并不是遙遠的將來,而是近在咫尺。

  韓國在40多年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城鄉居民收入始終保持同步提高,城鄉收入之比保持在1∶0.9左右。韓國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主要在于兩條:一是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就開展新農村建設活動,政府出資幫助農村發展;二是農民分享到了城市化過程中土地增值的收益。我們作為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應當更有條件實現城鄉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

  四、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是城鄉一體化的必然要求

  促進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是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客觀要求,其關鍵是允許各類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雙向自由流動,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長期以來,由于人為地設置了許多障礙,使農村的勞動力、資金、土地等要素大量流入城市,而城市的資金、技術、勞動力很少流入農村,這是導致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拉大的根本原因。為此,毫不動搖地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清除要素流動的各種障礙,是推進城鄉一體化改革的首要任務。

  土地是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也應發揮市場對土地配置的決定性作用。與其他要素不同的是,土地有一個用途管制問題。如果把耕地變為建設用地,必須符合城鄉建設規劃,并辦理相應的法律手續。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關于農村改革的《決定》已經明確,土地的占補平衡,只能在省域范圍內進行。但至今只能在少數縣域范圍內試點。中央辦公廳去年下發的關于農村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完善和拓展城鄉建設用地占補平衡和‘地票’試點。”應當總結推廣重慶“地票”市場的經驗。重慶經驗的核心是遠離城市的農村退出的宅基地,通過全市統一設置的地票市場,也能分享到城市市區土地的級差地租。對于可能出現的占好補差問題,通過建立第三方的土地質量評估機構,加強土地質量的監管,可以妥善解決。如能創造一個城鄉要素自由、平等交換的制度,實現城鄉要素配置的合理化,在中部地區和西部平原、淺丘陵地區,用5-10年時間,使農民人均收入水平趕上沿海農民的水平,是完全有可能的。

  五、加快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的三個抓手

  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必須把農業現代化、新農村建設、農民工市民化三件事連在一起,同步推動。國務院提出要抓好三個一個億:即東部地區抓好一億農民工市民化,中西部城市再吸納一億農民工就業,城市抓好一億戶棚戶區改造。這兩個三件事互相牽制,互相影響。農業現代化能夠進一步釋放農業勞動力潛力,為農用工業發展和水利建設提供需求;新農村建設能夠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為建材工業提供需求;農民工市民化能夠使4億多離散人口實現全家團圓夢,形成城市建設的需求。抓好這三件事,又必須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通過農村土地的確權頒證,鼓勵承包地經營權向合作社、農業公司、家庭農場集中,為擴大土地經營規模,發展集約化、現代化農業創造條件。通過進城落戶農民退出宅基地,既能滿足城市新增建設用地需要,又能增加一部分耕地,有利于推進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工市民化。有人擔心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會不會沖擊18億畝耕地紅線。世界各國的歷史證明,在城市化過程中,各個國家的耕地都是增加的。我國農村宅基地占地17萬平方公里,合2.5億畝。農村人均占有的建設用地是城市人均占地的三倍多。隨著農村人口的減少和城市人口的增加,配套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占補平衡的政策,我國耕地面積有可能增加一億畝以上。如此連環套式整體推進改革,必將激發出巨大的需求潛力,成為未來十幾年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并將迅速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從而使我國順利跨越中等收入區間,到2022年前后使人均GDP達到1.2萬美元以上,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們黨用100年的時間,把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帶入一個高收入國家,將是中國共產黨對人類社會作出的最大貢獻!

[責任編輯:趙偉露]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