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決策議程的主動性變革
實踐表明,大數據正不斷改變著公共決策議程,為民主與協商的政策制定過程建構提供了切實有效的分析工具。然而受公民素質、信息技術和管理體制影響,大數據的應用依然面臨巨大挑戰。例如,大數據引發的信息開放與個人隱私外泄的爭議,因大數據處理技術落后導致的數據單向透明問題,部分民眾利用數據信息大肆宣泄個人的非理性情緒等,一旦處理不當,將進一步加劇公共政策問題的復雜性和治理的艱巨度。因此,需要在政府決策的總體規劃過程中,借助大數據信息技術,落實相應的決策機制。
引入大數據監測系統,清晰定位決策動議的觸發。理性決策的基本要求是在決策過程中必須獲得全部有效的信息,才能擬定各種可行方案并比較各種方案的優劣,信息技術的日趨成熟,為基于多維度、多層次、多群體、多因素的巨型數據分析提供了可能。單一數據來源已經不足以應付復雜的公共問題,有效掌握社會輿情動態需要平行使用多個大型數據庫?;诖髷祿O測的政府決策觸發機制的建立,將特定的政策問題、焦點人群、社會環境、利益需求和區域定位等各個層面的活動狀態清晰地描述、記錄、匯聚、分析和展示,形成實時監控、智能預測的決策輔助系統,及時準確清晰定位決策動議的輸入內涵,提示政策“機會之窗”開啟的時機。
挖掘大數據信息,及時響應公民的政策訴求。作為公民與政府政治互動的有機部分,關注政府回應性是探索當前決策議程建構的起點。有研究表明,網站、博客、電子郵件、手機等網絡化平臺成為政治態度和價值觀傳播的重要載體,公民的政策參與有了更多的機會和平臺。借助大數據與社會行為的關聯度分析,可以充分把握“機會之窗”開啟的多種觸發因素,政策的決策主體因此能夠迅速作出響應,及時啟動政策的決策流程。
借助大數據技術完善公共決策的協商機制。當前決策過程的民主協商機制具體表現在公眾參與和專家論證兩個方面。一方面借助相關領域專家或者專業機構的知識,盡量全面的羅列備選方案,并給予合法性、必要性、可行性、科學性和可控性等方面的論證評估。大數據卓越的數據獲取能力及網絡化獲取方法,使研究者對公共政策方案的描述和評估在時間和空間上變得更為豐富,借助大數據技術,在數量更多、質量更好的數據基礎上,公共政策分析的基礎工具——成本收益分析將更為適用。另一方面通過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舉行聽證會、召開座談會、書面征求意見、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大數據提供的可視化和交互信息,也可以使公眾的利益得到盡量充分的表達,在場并發出聲音。
上一篇: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融入全球價值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