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從農田到餐桌嚴把農產品質量安全關

2016-04-06 10:46 來源:河南日報  我有話說
2016-04-06 10:46:47來源:河南日報作者:責任編輯:李貝

  作者:河南省農科院植物營養與資源環境研究所所長 張玉亭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成為政府民生工程的重要抓手。最近出臺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投入品監管,強化產地安全管理,實行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平臺,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體系。”這對推動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將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

  我省是農業大省和農產品調出大省,農產品生產在全國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我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對全國產生重要影響。河南省委、省政府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高度重視,建設了省地縣三級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和檢測體系,建立了“三品一標”制度,構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為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奠定了重要基礎。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連續多年風險評估,我省小麥、玉米、花生、蔬菜、食用菌、茶葉等農產品質量合格率均在97%以上,總體質量狀況良好。但是,由于工業快速發展,農業對化學投入品的依賴加重,大氣沉降、流域水污染以及農業廢棄物均經土壤消納,耕地土壤的重金屬、農藥殘留、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抗生素等污染風險趨勢上升,農產品生物毒素污染事件偶發,農產品質量不安全風險依然存在。

  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因素復雜,環節眾多,要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必須牢牢抓好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個具體生產細節,真正做到潔凈產地環境,清潔生產過程,農業投入品安全,找準關鍵環節控制點,嚴格生產標準,操作措施到位,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把關、溯源、設限和布控”體系。

  精細把關。“把關”即針對一些我國迫切需要控制的化學性和生物性等食源性危害,農業生產過程中農藥、獸藥、重金屬、有機污染物及生物毒素殘留和動物疫病危害農產品安全因素,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檢測平臺,完善檢測技術,改進檢測手段,開發快速檢測技術,把好產地環境關、農業投入品安全關,產地準出關和市場準入關。把好產地環境關就是要對土壤、水和大氣質量進行嚴格的監測檢驗,對污染的土壤和灌溉水進行修復,對污染的大氣進行治理,這是生產安全農產品的基礎。把好投入品安全關就是對農業生產過程中使用的種子、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等投入品的安全性進行把關,積極推廣抗病蟲種子,禁用有機氯、有機磷等國家明令禁止的投入品,實施綠色防控。把好產地準出關就是對生產出的農產品的安全性在產地進行把關,絕對禁止不安全的農產品從產地運出。把好市場準入關就是對進入市場的農產品進行檢測,做到快速檢測與實驗室檢測有機結合,確保安全的農產品進入餐桌。

  精準溯源。“溯源”即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網絡與危險性評估方法,為“設限”、“布控”和“把關”提供技術基礎,建立農產品質量可追溯系統。農產品可追溯系統是指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生產鏈中,堅持生產和監管的透明度,并保持產品完整詳盡的個體信息,防止與其他來源的產品混合,并保留相關的數據資料和檢測報告及相關證書,供下游生產者及消費者查詢和檢查,即下游生產商及消費者可根據該系統所提供的條形碼,進行農產品相關信息的檢查和考證,確保該農產品質量安全,確保產品在意外情況下能立即回收。隨著檢測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突破,溯源體系將更加完善適用。

  嚴格設限。“設限”即在對食源性疾病和污染監測與暴露評估及其健康效應評估的基礎上,制定產地環境安全標準、農產品安全標準、農產品安全生產和加工過程技術規程、違禁化學品有關檢測技術和方法等標準文本草案,對農產品安全控制效果進行評價。農藥殘留量是造成農產品存在質量安全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農產品的不安全因素按性質可分為生物性危害、化學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化學性危害在種植、養殖過程中的污染是指濫用農藥、催熟劑、飼料添加劑等以及農產品生產加工中不適當的添加劑等,導致農產品污染,并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生物性危害在種植、貯藏、包裝和運輸等環節中均存在,是種植和養殖過程中受病原菌或微生物感染產生的生物毒素所致。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就必須開展風險評估和暴露性評估,進行危害性分析,在此基礎上建立標準限量,制定生產技術規程和檢測技術規程。要通過政府監管和農產品安全意識教育培訓,不斷強化生產者標準意識和安全意識,推動生產者嚴格執行標準,嚴格按農產品安全生產技術規程操作。

  安全布控。“布控”即按農產品質量安全限定標準進行控制,分析農產品安全生產過程關鍵環節控制點,建立良好的生產規范。“布控”就是對農產品生產與加工過程進行農產品危害因子分析,確立關鍵控制點,建立關鍵限值、監控關鍵控制點監控體系、驗證程序,通過分析評價,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規范和生產技術規程。“布控”的基本點在產地環境,重點在危害因子分析,難點在生產過程控制。要從農田到餐桌,從種植、養殖過程開始,加大對關鍵環節控制點各種可能的有毒有害物污染的控制,由點及鏈,將各種危害消除或降低到安全水平,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衛生。

  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是系統工程,是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要按照“政府推進、意識提升、行業自律、科技支撐”的總體要求,從“把關、溯源、設限、布控”各個環節入手,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體系、檢測體系、標準體系、培訓體系、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體系,形成全社會關注農產品安全的輿論氛圍和評價機制。要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機構,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分析和暴露性評估。要建立生產者責任追究制度,通過農產品質量安全教育和培訓,提高農產品生產者安全意識。要推動“三品一標”制度落實和完善,加大科技投入,研究一批快速檢測技術和設備,制定出滿足我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的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

[責任編輯:李貝]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