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世紀以來,歐洲物流集群和產業集群出現了一系列新變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現是,薩拉戈薩、萊比錫等一些具有區位優勢的欠發達地區城市,快速成長為歐洲重要的新興物流集群。而要素、資源和基礎設施條件相對優越,大型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以及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都成為這些集群得以快速發展壯大的重要支撐因素。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歐洲新興物流集群和產業集群發展的有益經驗,對我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和啟示作用。其中,依托科學的發展規劃,政府注重加快完善物流和產業基礎設施,注重發揮大型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增強物流集群知識創新能力的培育等,都將是我國物流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
國研調查
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 王微 王青 漆云蘭
為了進一步加快推進我國物流產業創新發展,深入了解和借鑒歐洲物流集群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經驗,2015年7月1日—8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組織課題研究人員前往西班牙薩拉戈薩市、德國波恩和萊比錫市進行實地調研。調研組先后參觀了西班牙PLAZA物流園區、DHL萊比錫航空樞紐,與PLAZA物流園開發管理公司、西班牙印地紡集團(Inditex)、薩拉戈薩物流研究中心、德國郵政及DHL全球航空網絡公司等企業或研究機構進行了深入的座談。
歐洲新興集群發展的主要特征
(一)新興物流集群加快向具有區位優勢的內陸欠發達地區發展
進入新世紀以來,伴隨全球化發展和歐洲制造業結構升級,歐洲物流產業布局也出現了一系列新變化,物流企業在繼續向阿姆斯特丹、漢堡等傳統物流城市集中集聚的同時,也出現了向一些具有較為突出的中心區位優勢的內陸地區或經濟相對落后地區加快集中的趨勢,由此帶動了一批新興物流集群的崛起和快速發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西班牙薩拉戈薩市和德國萊比錫市的物流集群。
1.薩拉戈薩已成為歐洲最大的物流集群
薩拉戈薩市(Zaragoza)位于西班牙東北部,是阿拉貢省(Aragon)省會城市及西班牙第五大城市。以薩拉戈薩為中心300公里半徑內,坐落著馬德里、巴塞羅那、瓦倫西亞、畢爾巴鄂等西班牙最大的四座城市,區域內人口達2000多萬,超過西班牙人口總數的50%。而且,薩拉戈薩與西班牙的兩岸(大西洋和地中海)等距,和西班牙五大海港中的巴塞羅那、塔拉戈納、瓦倫西亞和畢爾巴鄂等,都有公路和鐵路聯通;與巴黎、羅馬、慕尼黑、蘇黎世等歐洲商業貿易中心相距均不超過1000公里。但由于地處內陸地區,且多為水資源較為缺乏的半干旱地區,薩拉戈薩的經濟發展水平在西班牙和歐洲長期落后,產業結構單一,主要以農業、食品加工、汽車組裝及零配件制造為主。
為了改變這一局面,薩拉戈薩市政府在阿拉貢省及西班牙政府支持下,自2002年開始實施以開發物流園區、培育物流業集群為核心的發展戰略。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已經形成以PLAZA物流園(PLAZAplatform)為核心,以薩拉戈薩鐵路多式聯運中心(CTZ)、薩拉戈薩海運內陸港站(TMZ)及薩拉戈薩機場(CAZ)等專業化運輸樞紐為支撐,包括德魯爾物流平臺(PLATEA)等十多個物流園區的大型物流集群,成為薩拉戈薩市乃至阿拉貢省經濟發展的新支柱。
2.萊比錫成為歐洲新興的航空物流集群
位于德國東部的萊比錫市,也是地處歐洲內陸欠發達地區的城市。但作為傳統的貿易和文化中心,萊比錫地處連接歐洲東西、貫通南北的中心區位,是連接德國西部密集城市群與德國東部乃至東歐的重要節點。近年來在德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德國東部經濟迅速崛起,帶動了萊比錫及其周邊物流業的發展,不僅吸引了寶馬等德國先進制造企業,也吸引了敦豪快遞(DHL)、亞馬遜等物流、商貿企業。圍繞萊比錫機場、城市西部工業區,形成了DHL全球航空樞紐、亞馬遜歐洲配送中心、寶馬汽車物流園等一系列物流設施,極大地促進了萊比錫市物流業的加快發展。
(二)優良的綜合交通條件是物流集群發展的重要基礎
從薩拉戈薩的情況來看,該市不僅具有密集的公路網絡,高速公路3小時可覆蓋西班牙全境,而且還是西班牙鐵路網絡中最為繁忙的貨運樞紐和高速客運站點,高速鐵路可以在2小時內通達西班牙15個大城市。雖然地處內陸,但薩拉戈薩建有內陸港,與西班牙主要海港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并提供海鐵聯運服務,極大地提升了其面向全球的運輸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薩拉戈薩機場擁有歐洲最長的機場跑道,該機場在上世紀90年代轉為民用機場后,貨運能力得到明顯釋放和提升。2000年薩拉戈薩機場在西班牙機場中貨運量排名第18位,只占全國空運量的區區0.6%,到2009年,薩拉戈薩的機場貨運量排名西班牙第三,已占到西班牙全國空運量的6.5%。
萊比錫市的綜合運輸體系也較為發達,多種運輸方式之間已經形成聯系緊密、高效合作的多式聯運體系,特別是以機場為核心的空陸聯運較為發達。萊比錫哈勒機場位于距離該市西北18公里處,目前擁有三條跑道,可以同時起降多架飛機,而且是歐洲為數不多能夠處理空客A380寬體飛機的機場。2003年以后,隨著新航站樓的啟用,建于1992年的C航站樓正式關閉客運業務,被轉換為郵政及貨物運輸終端,成為德國郵政子公司DHL的貨運基地及樞紐機場。機場周邊不僅高速公路網十分發達,而且自2003年以來,機場火車站已納入德國鐵路的干線鐵路網中,與萊比錫火車站共同構成德國東部重要的鐵路樞紐,成為自德國西部及歐洲南部進入柏林、德累斯頓以及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地重要通道。目前,包括DHL、漢莎貨運在內,萊比錫機場已有24家航空公司進駐,開通航線通達17個國家的57座機場,并提供了多條連接德國和歐洲主要城市的直航航線,成為歐洲重要和具競爭力的物流中心之一。
(三)豐富、低廉的勞動力和土地資源為物流集群發展提供支撐
物流集群高度依賴土地資源,土地供給能力是物流集群形成和進一步擴張的重要約束條件。DHL全球轉運中心選擇萊比錫哈勒機場,其主要原因就是法蘭克福、布魯塞爾等傳統航空物流集群,機場周邊土地資源稀缺,已經無法為DHL等全球物流企業發展提供支持。而萊比錫機場占地1400公頃,可以為DHL提供240公頃的地塊,能夠滿足DHL未來20年內建設全球轉運中心、專用停機坪、配套物流設施等方面的需求。萊比錫市所在薩克森州政府及機場方面,承諾DHL可隨時通過收購機場北部、南部或西部地塊實現擴建,未來發展空間十分充裕。
在薩拉戈薩,PLAZA物流園(PLAZAplatform)是該市物流集群的核心和最大的物流園區,也是目前歐洲最大的物流樞紐之一。園區建于2002年,占地面積1300公頃,園區規劃80%的土地用于物流和輔助物流項目,其中倉儲中心占地1300萬平方米。而且,園區的土地價格優勢明顯,平均價格僅為每平方米120歐元,大大低于馬德里、巴塞羅那每平方米300歐元的水平。
此外,萊比錫和薩拉戈薩兩市的勞動力價格相對較低,也是許多物流企業進入物流集群發展的重要原因。
(四)政府主導、市場化運營成為新興物流集群的主要發展模式
在薩拉戈薩,物流集群中各物流園區的開發和管理,基本都采用了政府主導、市場化運營的模式。以PLAZA物流園為例,在PLAZA物流園由阿拉貢省和薩拉戈薩市政府共同發起,吸收兩家本地銀行參與開發和投資,并共同出資成立PLAZASA公司,全面負責物流園的開發、管理、運行和推廣,總投資額為8500萬歐元。其中省政府投資占59.23%,阿拉貢市政府投資占10.19%,兩家商業銀行投資占30.58%。該公司擁有技術、財務、法律、管理和商業五個部門,總經理由阿拉貢省省長直接任命,總經理自主招聘部門經理,部門經理再聘請其他管理人員。在運營方面,園區土地采取出售方式,目前已出售規劃面積的70%,土地收益被用于改善基礎設施和園區運營。等土地出售完成后,園區將采用入駐企業自治的管理模式,按照相關法律和制度,成立自治管理機構負責園區的運營和管理。
萊比錫哈勒機場建設主要由政府投資,運營企業則是由薩克森州及相關市縣政府合資建立的中部德國機場股份公司(MitteldeutscheAirportHoldingAG),并持有機場94%的股份,其中薩克森州股權占比為76.64%(見圖)。而DHL全球物流樞紐則采取BOT方式,即由DHL出資3億歐元建設,并具有20年的運營使用權;運營期滿后設施產權轉交給中部德國機場公司,DHL可繼續享有兩期、每期10年的設施優先租賃使用權。
上一篇:加快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