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非洲所 王磊
應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總統穆罕馬杜?布哈里將于4月11日至15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次訪問可不一般!不僅有著中尼兩國建交45周年的特殊時間節點;還與當下尼日利亞政局、中非關系、涉美關系等發生深刻變化密切相關。可以說,此次訪問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中尼雙邊關系、中非合作整體以及大國在非競合博弈的新態勢。
尼日利亞為何重要?
首先,尼日利亞國運向好,是非洲經濟的“領頭羊”,是非洲人口、經濟總量和石油出口第一大國。近十年尼日利亞平均經濟增速達6.1%,2015年尼GDP近6000億美元,居非洲第一、全球第21,是非洲第二名南非的1.7倍,尼日利亞一國對非洲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30%。國際輿論持續看好尼日利亞國運前景。尼日利亞與墨西哥、印尼、土耳其并稱為“薄荷四國”,受到資本熱捧,被全球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安永評為2014-2015年“非洲最具投資吸引力的國家”。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尼日利亞近5年連續外資凈流入,累計金額達300億美元;美國、英國等西方輿論也為尼日利亞造勢,稱其具備加入“二十國集團”的資格。
其次,尼日利亞是非洲領袖,是維護地區安全的中堅力量。尼日利亞是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總部所在地,是西非地區4億人的國際旅行重要中轉地。尼日利亞掌握著地區重大事務決策權,如2015年非洲開發銀行行長由尼日利亞前農業部長出任;在非盟內部,尼日利亞與南非、埃塞俄比亞一起主導議程制定,彌補非洲國家內部分歧、協調立場,達成代表全非的共識。又因為尼日利亞的“純正”黑人國家屬性,它還被很多非洲國家認為是最有資格代表非洲爭奪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在地區安全事務上,尼日利亞舉足輕重。如在西非反恐打擊“博科圣地”上,尼日利亞軍隊是西非五國聯軍的主力;2011-2015年尼日利亞派出維和部隊2.3萬人,在聯合國會員國中連續位列全球前十、非洲前三,是非洲當之無愧的維和中堅力量,在蘇丹達爾富爾地區、利比里亞等地均有上千名駐軍,扮演重要角色。
第三,西方大國爭相與尼日利亞“結好”。前總統喬納森當政后期,因為腐敗和人權等問題與西方關系鬧僵,布哈里被歐美國家視為改善彼此關系的希望。2015年6月“七國集團”邀請布哈里赴德國參加峰會,表態支持其反恐和經濟建設。美國更是顯現出戰略大國的縱橫捭闔、謀局布子之高明,已將尼日利亞和新總統布哈里作為美國對非政策的戰略支柱,給尼日利亞和布哈里本人諸多特殊禮遇:奧巴馬總統、拜登副總統等政要多次表態支持布哈里上臺施政,國務卿克里親自出席布哈里的就職儀式,7月美國邀請布哈里正式訪問,使美國成為布哈里就職后首訪的域外國家;訪美期間,美國正副總統、國會領袖以及國務院、國防部、中情局、財政部、商務部、司法部等核心部門負責人均出面會見,美國明確表示支持尼日利亞在非洲發揮領導作用。
布哈里其人其政
布哈里上臺后,尼日利亞政局穩定,布氏新政前景看好。2015年初尼日利亞成功舉行總統大選,首次實現自1999年“還權于民”之后政權和平交替,被西方媒體普遍贊譽為“歷史性”、“變革性”的重大歷史事件,英國《經濟學人》曾刊文評論,稱這表明尼日利亞民主制度“漸趨成熟”。身為穆斯林的布哈里總統上臺近一年來,尼日利亞南部基督徒聚居區大體穩定,打破“南方人當總統北方亂、北方人當總統南方亂”的詛咒。
布哈里軍人作風強勢,在國內大刀闊斧地改革,初見成效。
一是重拳打擊恐怖主義,反恐形勢根本扭轉。布哈里上臺后將最高軍事指揮部部署到反恐前沿——東北地區的邁杜古里,并更換陸海空三軍參謀長等要人,提高士兵待遇,提振士氣,彰顯反恐決心。經過數月艱苦作戰,到2016年初,尼日利亞政府軍已經奪回“博科圣地”占據的絕大部分土地,該組織恐襲能力大幅下降,已被迫由陣地戰轉為游擊戰。
二是對尼日利亞利益格局“重新洗牌”。布哈里上臺后大力推動“市場化”改革,主張建立私營經濟主導的經濟體制,實行電力產業、銀行業私有化,按照上、中、下游不同產業鏈,拆分尼日利亞國家石油公司;布哈里還推動“石油新法”出臺,強調“本土化”,要求外資公司提升在尼境內生產石油的提煉比例。
三是強力反腐肅貪,官場風氣為之一新。布哈里在尼日利亞國內素有“清廉剛正”的美譽,1983-1985年布哈里曾通過軍事政變短暫上臺執政,其間便大力反腐倡廉。此次通過民選上臺后,布哈里“不忘初心”,再次強勢發起“反腐戰爭”,提出制度反腐,建立聯邦單一財政賬戶,統一收支,加強審計;對前司法部長、石油部長等高官發起司法調查,打響“反對收禮送禮戰爭”;布哈里還親自兼任腐敗高發地帶的石油部長一職,以身作則公示財產,引發政壇震動。
布哈里訪華的主要訴求是什么?
第一,最主要的目的當是資金需求。尼日利亞常年財政收入70%依賴石油,近來因國際油價大幅下跌陷入暫時的經濟困難。外匯儲備自2014年1月的400億美元將至2016年2月的280億美元,很多基建項目因為缺錢而停工。尼日利亞貨幣“奈拉”貶值壓力增大,“平行市場”兌美元匯率一度達到1:400,遠高于官方匯率的1:200;2016年2月尼日利亞向世界銀行和非洲開發銀行申請35億美元緊急貸款。尼日利亞2016財年預算以石油38美元每桶為基準,但當前國際油價在30美元上下浮動,尼日利亞出現150億美元的資金缺口。雖然尼日利亞也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但這些金融機構借貸嚴格,往往向對象國提出嚴苛的經濟整改要求,令受援國難以適應,布哈里深知其中的苦楚。毫無疑問,這次布哈里訪華希望中國能雪中送炭,幫他渡過難關。
第二,尋求石油領域的合作。既包括吸引中資企業進入尼日利亞石油開采、加工業,也包括向中國推銷尼日利亞石油。因為原本是尼日利亞石油最大買家的美國近年通過“頁巖革命”基本實現油氣自給,從尼日利亞的石油進口大幅下跌,尼政府已經將中國、印度等亞洲新興國家作為其石油的重點新興市場來開拓。
第三,安全領域的合作。中國生產的無人機等設備器材在尼日利亞反恐中大放異彩,尼日利亞對我國武器裝備、人員培訓都有需求。而且,從國家間政治的角度考慮,尼日利亞素來懷有大國抱負,布哈里上臺后與西方關系大幅走近,但尼日利亞并不想被西方控制,對西方深度介入不那么放心,因此借力平衡就成為布哈里自然而然的外交選擇。
第四,中尼雙方在產業產能對接上空間廣闊。尼日利亞人力資源豐富,對農業、制造業等發展需求旺盛,去年底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上,習主席代表中國政府提出的對非合作“十大計劃”令尼日利亞和布哈里總統印象深刻,非常心動,且中國也有轉移優勢產能的意愿,雙方具備實現產業產能戰略合作銜接的可能。因此,這方面大具潛力,是未來中尼合作新天地。
總之,布哈里此次訪問,將與中國領導人一道,推動中、尼這兩個分別是亞洲和非洲最大經濟體的合作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