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創新人才發展的論斷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也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最為關鍵的因素,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誰能培養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誰就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擁有未來。習近平同志根據人才資源戰略地位的重大變化,深刻地指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這一論斷切中了我國創新活動中存在的見物不見人、重權力輕人才的弊端,是新時期我國知識分子政策的基石,對于尊重知識、尊重創新、尊重人才,調動全體科技人員自主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具有重要意義。
2014年,在中科院、工程院兩院大會上,習近平同志指出,“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我們要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在當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又指出,“隨著要素質量不斷提高,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2015年在參加“兩會”上海團審議時,進一步明確提出,“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
創新驅動就是人才驅動,必須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第一,按照人才成長規律改革人才發展體制。改革教育、培養、引進、使用等體制,建立更為靈活的人才管理機制,形成有利于創新人才成長的環境,培養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學家、工程師和科技領軍人才、高水平創新團隊,特別是面向未來的青年科技人才。
第二,以用為本,人才培養與生產活動和創新活動相結合。放手使用人才,用好科學家、科技人員、企業家和技術工人;在實踐中發現、培育、凝聚人才,最大限度支持和幫助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培養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
第三,尊重創新勞動和創新自主權。在全社會積極營造鼓勵大膽創新、勇于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為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廣闊的天地。尊重科研、創新等復雜勞動,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強化收入分配激勵,使發明者、創新者能夠合理分享創新收益,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激發創新、創業激情。
第四,按需引進,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招商引資與招人聚才并舉。廣泛吸引各類創新人才特別是最缺的人才,重點引進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帶動新興學科的戰略型人才和創新創業的領軍人才;更加積極主動地引進國外優秀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吸引外國專家和優秀人才以各種方式參與中國的自主創新。
不要用行政化的“參公管理”約束科學家。我國是一個人力資源大國,也是一個智力資源大國,13億多人中蘊藏的智慧資源是最可寶貴的。但是,科研、創新等復雜勞動低于其價值的現象,用行政化辦法評價、管理人才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還存在。針對這種現象,習近平同志深刻地指出,不要用行政化的“參公管理”約束科學家。這就抓住了大學和科研機構人才管理體制的弊端,為我國人才發展指明了方向。
2014年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想讓科學家多出成果,必須給他們創造條件。在基礎研究領域,也包括一些應用科技領域,要尊重科學家研究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允許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科學發現是有規律的,要容忍在科學問題上的‘異端學說’。不要以出成果的名義干涉科學家的研究,不要動輒用行政化的‘參公管理’約束科學家。”
科學家管理不能參照公務員管理方法,而是要按照科研規律、創新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管理。落實習近平同志的上述意見,建立科層制和專家制相結合的科研人才管理體制,是很重要的方面。
多年來大家反映的學術界官僚化問題,本質上不是科研單位的行政級別問題,而是參照公務員的管理辦法即科層制管理科技人才的問題。科層制是按照權力職能和職位進行分工和分層,以嚴格的層級規則為核心的組織體系和管理方式。利用現代科層制進行行政管理是必要的,但如果利用科層制管理科學研究,則違背了科研和創新的規律。學術研究從本質上是“反科層”的,“吾愛我師,但吾更愛真理”,在真理面前不分高低貴賤,人人平等,結果常常是年輕的超過年老的,資歷淺的超過資歷深的,小人物超過大人物,新理論超過舊理論,因此只有“反科層”才能發明創造,堅持科層就會窒息創新。
破除科研單位的官僚化弊端,就是要在堅持黨對科研單位領導的根本制度下,采取科研、行政兩條線協調運行的體制,既避免官僚化,又避免學閥化。行政管理采取科層制,科研管理采取專家制。行政體系由行政負責人等組成,負責本單位的行政事務,同上級單位、外單位的聯系等。科研體系由學術委員會主任、學術委員等專家、教授組成,負責科研規劃、政策、預算、課題等業務工作,以及職稱評審、業務培訓等。兩個體系人員的任職可以交替,但不交叉,各行其職,協同運作。
企業家是推動創新的重要動力。現代社會由企業、居民戶和政府組成。企業是社會經濟基礎的主體,是技術創新的主體,而企業家則是企業的核心和靈魂。據《2015德勤高科技成長中國50強報告》,被調查企業50%的創新是由CEO主導的,其中大多數CEO還兼任企業的技術專家。許多企業CEO將創新視為其核心職責的一部分,不僅從技術角度重視產品創新,而且還從更寬廣層面來審視公司的各種創新活動,并把自己定位為企業創新的“領頭羊”。但是長期以來,我們在創新人才隊伍建設中,強調了科研人員的作用,這是正確的;但對企業家的作用卻重視不夠。習近平同志針對這種現象,深刻地指出,企業家是推動創新的重要動力。這就揭示了創新活動的經濟實質,豐富和發展了企業主體和人才驅動的內涵。
2012年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要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2014年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習近平同志進一步指出:“用好人才,還要用好企業家。企業家是推動創新的重要動力。世界上一些很著名的企業家并不是發明家,但他們是創新的組織者、推動者。企業家有十分敏銳的市場感覺,富于冒險精神,有執著頑強的作風,在把握創新方向、凝聚創新人才、籌措創新投入、創造新組織等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企業家是推動創新的重要動力,必須推動他們積極投身創新事業。依法保護企業家的財產權和創新收益,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同時注重發揮企業家在技術創新體系中的作用,調動他們組織、推動科技創新和全面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注釋
1、3、15、19、23、26、2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22、119、126、121、77、126、127頁。
2《習近平: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經濟參考報》,2014年8月19日,參見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8/19/c_126887271.htm。
4萬鋼、馬建堂:《國家科技創新政策讀本》,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6年,第5頁。
5、7、8、9、11、12、13、14、20、21、22、25、28、29、30、31、3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第31、7、56、97、6、13、17、4、50、58、57、56、5、122、20、55、121頁。
6《習近平的兩會時間(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15年03月06日,參見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cpc.people.com.cn/n/2015/0306/c64094-26650088.html。
10《習近平論經濟建設——十八大以來重要論述摘編》,《黨建》,2015年11月03日,參見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03/c_128388351.htm。
16《習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參見新華網,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3-10/02/content_10124609.htm。
17《習近平就推進北京發展和管理工作提出5點要求》,參見新華網,http://www.bj.xinhuanet.com/bjzw/2014-02/27/c_119527934.htm。
18《上海科創中心邁向全球目標》,《人民日報海外版》,2015年7月8日,參見鳳凰網,http://news.ifeng.com/a/20150718/44193357_0.shtml。
24《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37頁。
The Key Supporting Elements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Model
—On the Important Guidelines of Xi Jinping on Innovation-based Development
Guo Tiecheng
Abstract: Since the Eighteenth Congress of the CPC, in terms of the situation and focus of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institutional reform and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for innovation,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stated that "China has become 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 with important influence, but overall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not solid", "innovation is the overriding force for leading development, the key is to rely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transform the driving force of development", "we need to integrate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losely, the key is to properly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and "being innovation-driven is actually driven by the talents". These statements have answered the questions about the major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innovation-based development, they are not only the lates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of the road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the program of action for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an innovative country.
Keywords: Xi Jinping,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model, innovative country
郭鐵成,中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科技發展戰略、技術擴散和承接、先進適用技術。主要著作有《全球化對中國自主創新政策的影響》《把公私合作創新模式引入科技計劃管理》(論文)等。
上一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