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晨報記者 周懷宗
自從2011年蕭紅誕辰百年開始,這位民國時代的傳奇女作家就漸漸成為了文化市場熱追的對象,關于蕭紅的書籍、文藝作品層出不窮。直到今年蕭紅逝世72周年之際,隨著電影《黃金時代》的上映,蕭紅熱再起高潮,出版市場上,短時間內就有多部關于蕭紅的傳記作品上市。
作家,本是最能被時間記住的人,然而不論是之前的張愛玲熱,還是之后的蕭紅熱,百年之后,人們依舊追捧她們,但是更多的時候,傳播最廣的則可能是她們的緋聞軼事,像張愛玲的情仇愛恨、蕭紅的緋聞情感等,而真正去閱讀她們作品的人卻并不多。事實上,更多人可能已經不記得,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就有蕭紅的文章《火燒云》。
作家以作品成名,然而在今天,被反復提起的卻只是她們的緋聞八卦,消費文化盛行的時代,作家們更像一個被娛樂的明星,而非文學的創作者。
著名學者、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喬新生說:“蕭紅這個歷史人物,在今天吸附了大量的當代元素,她的生活方式、她的情感經歷,和當代許多年輕人們的思想、生活方式發生了偶合,在今天,有太多年輕人對感情輕率待之,這是蕭紅之所以這么有市場的原因。”
需求產生追捧
北京晨報:蕭紅成為文化明星,她的人生經歷、情感歷程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為什么一個數十年前就已經去世的作家,會在今天產生明星般的效應?
喬新生:蕭紅以及她同時代的張愛玲等,不見得容于她們所處的那個時代的女性,之所以在今天成為了人們追捧的對象,成為文化產業的熱點,本身有迎合當代人文化需求的因素。需求產生市場,當代人茶余飯后看的說的都是什么呢?是緋聞八卦,是糗事百科,特別是不少年輕人,生活在浮躁的現代都市里,疲于工作之外,對待情感的態度很輕率,那些屌絲、文藝青年們,需要有一個叛逆的人做榜樣,而張愛玲、蕭紅正是當代社會觀念變化之后應運而生的想象中的人物。她們被反復地加工、改造,實際上已經和本人相差甚遠了。
北京晨報:那您認為,對待這樣的人物合適的態度應該是怎樣的?
喬新生:過去看蕭紅,往往站在階級的立場上,認為蕭紅如何如何。但在今天,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用更客觀、更理性的態度去看待她。世界在變化,人們的觀念也在變化,不能一成不變,就如看《水滸》,站在水泊梁山的時代,自然覺得他們是替天行道的好漢,但站在今天的法治立場上,他們無非就是一群作奸犯科的壞人而已。
一個歷史人物,一個傳奇的作家,她留給后人的不僅僅是花邊新聞,更重要的是她的作品,是她對于那個時代的見證和思考。
對此,著名學者、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喬新生說:“重新閱讀蕭紅,有著更深遠的意義,因為從她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一個和被許多文人美化過的民國完全不同的世界。讓我們了解到,在那樣一個時代,我們究竟經歷過什么樣的挫折和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