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子信 翟立波
科技和經濟“兩張皮”、科技計劃碎片化、科技資源分散化、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不突出以及科技創新動力不足等問題,嚴重制約著我國科技創新的步伐和水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為我國科技創新指明了方向。
創新的制高點在科技。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而創新的制高點在科技,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從全球范圍看,國際經濟競爭乃至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就是創新能力的競爭。當今發達國家的產業變革速度快、產品競爭力強,關鍵就在于它們一直占領著網絡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以及能源、材料等科技領域的制高點。從國內看,我國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長方式難以根本改變,既有體制因素,也有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的原因。例如,我國單位GDP能耗不僅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一些發展中國家。這除了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畸形外,更主要的是我國在相關技術難點上沒有實質性突破。當前我國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的約束壓力越來越大,“三高一低”的增長方式難以為繼,突破這些發展瓶頸,加快轉型提升,根本出路在于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因此,習近平同志強調,科技創新作為提高社會生產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增強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習近平同志指出,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在當今國家綜合實力競爭越來越取決于科技競爭力的時代,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只靠模仿跟隨也是沒有出路的。特別是像我們這樣一個大國,必須在事關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占領科技創新的制高點,把國家發展與安全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必須大力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提高原始創新能力。科學家的自由探索和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對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必須大力倡導對未知世界的自由探索精神,尊重基礎研究自身規律,長期穩定地支持原創性基礎研究,加大對面向國際科學前沿和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進行超前研究的支持力度,組織協同攻關和探索,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重大科學問題,增強自主創新成果的源頭供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必須采取“非對稱”趕超戰略,發揮自己的優勢,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還必須充分利用國內外現有單項和分散技術,加強綜合集成,加快創新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實現技術創新、工藝創新、產品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還必須切實改變長期存在的“重引進、輕消化吸收”問題,在廣泛吸收全球科學成果,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提高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強調自主創新,絕不是要關起門來搞創新,我們同事也要積極開展對外技術交流,努力用好國際國內兩種科技資源。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習近平同志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最為緊迫的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隨著科技創新的步伐加快,我國科技體制機制與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競爭的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越來越凸顯。科技和經濟“兩張皮”、科技計劃碎片化、科技資源分散化、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不突出以及科技創新動力不足等問題,嚴重制約著我國科技創新的步伐和水平。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核心是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聚集產業發展需求,集成各類創新資源,著力突破共性關鍵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培育產學研結合、上中下游銜接、大中小企業協同的良好創新格局。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一方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通過企業敏銳把握市場需求,有效整合產學研力量,加快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另一方面,發揮好政府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科學和技術的外部性,決定了不能完全依靠市場機制配置資源,政府必須發揮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過制度創新,營造有利于科技創新的外部環境;加大在基礎研究、公益性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以及戰略高新技術等領域的投入;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力量抓好少數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創新項目。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領域實現重大創新突破;加強包括科技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臺等在內的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科技計劃和科研管理改革,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完善科技計劃布局、完善科研經費預算管理制度,簡化科研管理流程,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縟節,切實賦予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大自主權,充分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活力。
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習近平同志指出,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我國要在科技創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須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首先,要樹立大數據時代的新的人才觀,運用大數據在更廣闊的范圍、更充分的信息、更快捷的手段網絡人才。同時,改變傳統意義上對人才既有成果、已有資歷所作出的判斷,運用大數據發現人才的潛質,并為人才充分發揮作用創造環境,提供服務。其次,要改革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工程師。按照人才成長規律改進人才培養機制,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同時,打通人才流動、使用、發揮作用中的體制機制障礙,用好用活人才。最后,要注重培養青年科技人才。習近平同志指出,科技創新的希望在青年。要不拘一格、慧眼識才,敢于打破學歷、資歷、職稱、身份的限制,放手使用優秀青年人才,為優秀青年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廣闊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