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中國智庫建設、網信工作、治國理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文化旅游、教育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林堅:中國智庫建設中需注意的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林堅表示,智庫建設要妥善處理好以下方面的關系: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關系;現實研究與前瞻性研究的關系;獨立研究與訂單式研究的關系;個體研究與集體研究的關系;本職研究與兼職研究的關系;首席研究員與研究團隊的關系;創新研究成果與傳播、推廣、轉化的關系;專業性與綜合性的關系;本土化與國際化的關系。智庫要注重問題導向,具體研究過程應注意如下幾點。求新:把握時代脈搏,站在時代前沿,占領理論高地,從變幻莫測的事務中發現新的問題,提出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新對策;求變:保持動態思維,從事物運動變化中尋找發展規律,促進和謀求事物的發展,以“變”實現“通達”;求異:與眾不同,獨辟蹊徑,避免人云亦云、似曾相識,堅持獨立性、差異化,提出獨特見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案;求真:追求真理,保證信譽,從實際出發,依據實際情況,注重原始材料,說真話,尋找真相,踏踏實實,不帶一點水分,提高公信力;求是:實事求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尋找不同事物之間的本質聯系,從紛繁復雜的現象中發現關鍵問題,提出真知灼見;求精:精準定位,精益求精,不斷推出精品力作,注重質量,消滅誤差,打造品牌;求效:注重實效、時效、高效,以實際效果、效用為檢驗標準和評價指針;求全:力求全面、系統,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研究,實行全覆蓋、無死角。
摘編自《國家治理》周刊
【王廣:為人民做學問也要到網上去】王廣撰文指出,習近平總書記不是單就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而談,而是以廣闊的世界歷史視野對人類社會發展史做了系統分疏。并指出,人類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正在經歷信息革命。信息革命則增強了人類腦力,帶來生產力又一次質的飛躍,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軍事等領域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這一論述表明,我們當前所面對的信息化工作,實質上是一場深刻的革命,正全方位、深層次地觸及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當今信息革命時代,信息產業的歷史和信息產業的已經生成的對象性的存在,則是一本新的關于人的本質力量的書。今天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應當積極地去讀懂這本大書。馬克思曾經慨嘆,在他那個時代,“哲學對自然科學始終是疏遠的,正像自然科學對哲學也始終是疏遠的一樣”,兩者“存在著結合的意志,但缺少結合的能力”。馬克思的批判,是否會成為當前研究狀況的預言呢?應當說,情況不容樂觀。要改變這一狀況,別無選擇,只有讓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投身到高新科技和時代發展的最前沿去,在那里探求人的本質力量的最公開、最深邃的展示。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李永勝: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新思維】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李永勝指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我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乘風破浪,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實踐成果,這些實踐成果的背后蘊涵著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國際國內關系、成功駕馭中國社會航船進行治國理政的新思維,為我們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新勝利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指南。這些治國理政的新思維主要有:一、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思維。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思維,就是要求我們以人民利益為中心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價值創造,自覺地以人民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作為最高價值尺度,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做好各項工作,不斷滿足人民的價值需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二、綜合集成的系統思維。綜合集成的系統思維方法,深刻體現了在社會多元化、利益差異化、文化多樣化的復雜場景中,著眼于全局、系統、整體優化的大局,以最大公約數的思想方法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聚合眾力、融合眾智、優化配置、系統集成、綜合創新,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整合社會力量與資源,實現系統整體最優化的科學方法。三、精準思維(精細化社會治理思維)。確立精細化(精準化)社會治理思維,意味著社會治理進入“精耕細作”的新階段,它有助于社會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高效化、人性化,提升黨和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與效率,加快社會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步伐。四、質量效益取向的實踐思維。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在從數量規模擴張型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的內涵式發展階段轉變。五、問題導向的矛盾思維。問題導向的矛盾思維是我們黨直面矛盾,回應挑戰,攻堅克難,科學駕馭中國社會發展航船,乘勢而為,因勢而進,披荊斬棘,不斷開創治國理政新局面的思想法寶。它為我們提供了直面現實、捕捉問題、發現問題、化解矛盾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方法。
摘編自光明網
【李文: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做大做強做優國有企業】
李文撰文表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和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是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物質基礎,也是改革開放成功的重要保證。解決國有企業問題的核心不是削弱國有企業,而是要做大做強做優國有企業。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存在的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產能過剩、庫存壓力加大等突出問題,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與企業所有制性質并無多大關聯,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存在這些方面的問題,都面臨著轉型升級。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能夠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主導力強、輻射面廣的重要作用,模范執行各項改革決策,成為改革的主力軍和先行者。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不能脫離國情、脫離實際、走“一賣了之”的錯誤道路,既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又要注意避免市場的盲目性,著力在提高國有企業的效益和質量上下功夫,提高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做大做強做優國有企業。
摘編自《經濟日報》
【徐鵬程:加強管理應作為推進文化旅游發展的首要支撐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產管理辦公室徐鵬程指出,加快文化旅游資源整合,逐步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型。管理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應該常抓不懈。為此,要把加強管理作為推進文化旅游發展的首要支撐點,做到打基礎、立規矩、帶隊伍、上臺階。一是抓好制度建設。抓好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各文化旅游企業成為一個獨立的市場主體。二是抓好組織建設。抓好各級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建設,形成領導抓、抓領導、高位推動的工作效果。三是抓好隊伍建設。對所有從業者實行全面競聘上崗,采取優勝劣汰的人事制度,定期對從業者進行考核、考評,獎勤罰懶。四是抓好文化旅游發展規劃。高規格做好文化旅游規劃,防止盲目開發和低水平重復建設。五是抓好文化旅游宣傳營銷。把握好市場導向,適應市場需求,大力宣傳文化旅游形象,引導消費需求。
摘編自《中國經濟時報》
【任友群:教育強調研究的方法、工具和技術】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任友群指出,教育的復雜性和研究的實用主義取向,使教育研究者在解決教育問題時,傾向于借助方法與工具來剖析問題,挖掘證據來證實或證偽問題。此外,對于研究方法、工具與技術的重視也使得跨學科或交叉學科越來越受歡迎。比如新興的社會物理學,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數據科學、測量統計方法等技術,實現大數據時代下對于教與學過程中行為的學習分析、個體及群體內外的社會網絡分析,并借助基于海量數據的智能模型分析和處理以往技術條件下無法做到的社會現象的大規模量化觀測。
摘編自《文匯報》
(光明網記者 李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