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廣東省委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所副所長、教授 危旭芳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安徽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進新形勢下農村改革力度,加強城鄉統籌,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促進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加快農村發展,要緊緊扭住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3大任務。發展現代農業,要在穩定糧食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基礎上,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構建職業農民隊伍,形成一支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十三五”時期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理念和目標,即牢固樹立和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厚植農業農村發展優勢,確保到2020年現代農業建設取得明顯進展,農民生活達到全面小康水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其中,“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亮點之一。《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也明確提出要“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這是中央立足全局與長遠,著力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的關鍵問題,為突破現代農業發展瓶頸、補齊現代農業發展短板,并最終實現城鄉一體化統籌協調發展而采取的明智之舉,可謂意義深遠。
一、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補短板
現代農業具有安全、優質、高效、規?;?、可持續等特征,但在現實中,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并不盡如人意。這固然與現階段發展現代農業的制約因素,如土地流轉障礙造成農地小規模、分散化、細碎化,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能力不足,產業化組織競爭力弱,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收益率低,城鎮化背景下農民老齡化和農業空洞化等有關,但現代農業產業的創業活力不足,特別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滯后,亦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高低與物質技術裝備和從業人員素質的高低成正比。目前,發達國家農業正逐步從資本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轉變,向具有智能化、生物化、產業化、生態化和可持續性等特征的現代農業轉變,這必然要求具有與之相適應的高素質現代農業從業者。伴隨現代產業部門之間的升級融合趨勢,現代農業的功能將由單一向多元拓展與深化,與其他產業間的分工邊界也日趨模糊化,并催生出新的分工鏈條和業態。如農業與旅游業融合形成旅游農業、創意農業、文化農業;農業與航空、生物技術滲透形成航空育種農業、無土農業;農業與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協同發展形成精準農業、信息農業、模擬農業;農業與金融保險業互補形成新型土地價格保險、指數保險農業等。因此,未來現代農業功能及其內涵將不斷豐富和拓展,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將融合推進,這都離不開高素質從業者和創業者積極投入和深度參與。擺脫對傳統農業勞動密集、效益低下、知識技術含量低的刻板印象,依托現代科技改造農業、采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依靠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借鑒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助推農業發展意義深遠。
二、提高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精準性和配套性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涵蓋現代農業職業教育培育體系和專業資質認證體系等多方面內容。其中,教育培育體系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的核心內容,應著力建設包括農民田間學校、實訓基地、基層農廣校和農業科研院所、專業農業院校等不同層次的培育機構和培育方式。專業資質認證體系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的基礎和保障,應從明確認證條件、制定認證標準和推動認證常態化等三個方面實施有效管理。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應避免出現一哄而上、重復建設、欠精準缺配套、重數量規模輕質量效益等傾向。與其他產業相比,農業獨特的產業特性(生命特性、季節特性、產品市場特性及生產組織特性)決定了農業領域的具體知識、專業技能和經驗都不盡相同,需要長期積累才得以形成并不斷內化。因此,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也必須因時因地因情而異。要加強現代農業從業者、資源環境稟賦、產業發展狀況等情況的調研,使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與現代農業和農村發展緊密結合、相互支撐、有效耦合。有針對性地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育行動,如根據是否懂經營會管理、是否懂技術優服務等,將現代農業從業者分為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專業技能型職業農民和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因地制宜形成農民田間學校式、典型示范式、項目推動式、媒體傳播式、“互聯網+”式等不同類型的培育模式,分門別類建檔入庫,實行精準培育。
同時,要建立健全職業農民扶持制度。完善補貼、財稅、信貸保險、用地用電、項目支持、人才培育等扶持政策,使土地流轉、返鄉創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金融信貸、農業補貼、農業保險、養老保險、社會保障等相關政策,特別是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明確的針對扶持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帶頭人、社會化服務人員、農村實用人才等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措施,要形成清晰完整的扶持政策體系,并細化落實到經過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讓農業真正成為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讓農民真正成為受尊重得實惠的好職業。伴隨農民絕對數量的減少,使現代農業從業者作為一個職業向高標準化方向發展,具有較強職業頭腦、田間知識、國際眼光、一流農業發展與農村社區管理能力,這正是未來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