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是人民的夢,造福所有中華兒女
主持人:人民是實現中國夢的價值主體和實踐主體。中國夢之所以成為眾望所歸,引起全體中華兒女的熱切認同,就是因為這個偉大夢想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體現了人民共創與人民共享的有機統一。
葛慧君:在我國,國家前途、民族命運與人民利益高度一致。中國夢把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為一體,既是國家富強夢、民族振興夢,也是縈繞在每一個中國人心頭的幸福夢。實現中國夢的過程,說到底就是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使人民安居樂業、收入提高,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上得起學、看得起病,幸福指數節節高的過程。只要我們使追求個人成功的“小夢”與追求民族復興的“大夢”緊密相連、休戚與共,中國夢之舟定能劈波斬浪、揚帆遠航。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中國夢,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景。”民族復興作為百年來中華兒女走出恥辱、謀求盛世的“共同語言”,深深扎根于中國人的心底、烙印在民族記憶的深處。可以說,中國夢喚起了海內外中華兒女內心深處的集體意識,激發了中華民族“團結如一人”的歸屬感和進取心,成為億萬人民認同的最大公約數。
孫來斌: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融民族復興夢與個人幸福夢于一體,屬于整個中華民族,同時屬于每一名中華兒女。中國夢的實現,不是成就哪一個人、哪一部分人,而是造福全體人民。中國夢的深厚源泉在人民,根本歸宿也在人民。只有堅持一切為了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不斷為人民造福,才能保持實現中國夢的正確方向。我們黨推動中國夢實現的過程,也正是圓人民夢想、為人民造福的過程。
李明:習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們的努力方向。”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歸根結底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只有讓每一個夢想都開花,才能創造“百花盛開春滿園”的喜人局面。列寧說過,一個國家的力量在于群眾的覺悟。只有當群眾知道一切,能判斷一切,并自覺地從事一切的時候,國家才有力量。聯系當今中國的實際,只有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讓人民生活得更好,人民才愿意不懈奮斗,中國夢才會夢想成真。
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主持人: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離不開正確的方向、科學的路徑,也離不開崇高的精神、磅礴的力量。正因如此,習近平同志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葛慧君:中國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是被實踐證明了的引領中國發展進步的康莊大道;離開這一正確道路,中國夢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竹籃打水一場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僅要在物質上強大起來,還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中國精神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創造力的源頭活水;追夢之旅越是接近目標,越要大力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各族人民大團結,13億人匯集起來的中國力量,是克服各種困難、戰勝風險挑戰的決定性因素,是確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澎湃動力。道路、精神、力量有機統一、相得益彰,共同托起中國夢。
孫來斌:道路決定命運。在改革開放30多年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中,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開辟了中國道路這一“人間正道”。與其他現代化道路相比,中國道路具有鮮明的特點和優勢。例如,與歐美模式相比,中國道路顯現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很強的成長性;與拉美模式相比,中國道路顯現出發展的人本性和社會的穩定性;與印度模式相比,中國道路顯現出經濟增長的持續性和發展的全面性。精神凝聚力量。13億多中國人之所以能緊緊凝聚在一起,離不開中華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共同凝結的時代精神、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中國夢找準并凸顯實現民族復興與人民幸福這一共同愿景,表達了13億多中國人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具有整合社會共識、凝聚發展偉力的強大功能。
李明: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成果,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要素和根本保障。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道路是最佳途徑、精神是內在靈魂、力量是動力之源,三者結合起來,能夠有效統一意志、凝聚共識、激勵人心,引領人民把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統一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構建實現夢想的“同心圓”,形成“無數力的平行四邊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合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