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 辜勝阻
近日,人民日報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講話》從“深入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理解新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這四個問題著眼,對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進行了系統思考和深入解析。
新常態是“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客觀背景和顯著特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內涵的新發展理念是引領“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航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環節,而把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關鍵在各級領導干部的認識和行動。
把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
總書記的講話是對五中全會精神的深入解析
五中全會的最大理論創新是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系統全面的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回答了“發展新動力”的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和基點。《講話》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我國經濟長期依賴于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的傳統發展方式已不可持續,迫切需要向創新驅動轉變。新一輪創業創新浪潮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協調發展強調“如何協調好發展中的重大關系”,實現發展的健康性,是改變發展失衡、不可持續的重要保障。《講話》指出,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綠色發展是回答在發展過程中“如何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問題,實現發展永續性。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列舉了大量事例說明了“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觀點。當前我國環境承載力已達到或接近上線,環境質量與全面小康目標差距較大,成為實現全面小康的最大制約因素之一。保護環境,保障呼吸、飲水等安全,已成為重大民生期待。綠色發展也是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兼顧的唯一途徑,發展綠色經濟既可以實現環境質量的有效改善,也可以起到穩增長的作用。
開放發展是強調我國發展“如何和世界發展對接,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如何以對外開放倒逼國內的改革和發展”。《講話》認為,我國30多年來的發展成就得益于對外開放。“十二五”期間,我國已成為進出口貿易總量和實際利用外資總額世界第一位,并實現了向資本凈輸出國轉型的歷史性跨越。“十三五”期間要進一步加強開放的力度、推進開放的深度、擴大開放的廣度,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共享發展是回答“發展目標是什么和發展成果如何共享”的問題,著眼于發展的社會公平正義,是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講話》強調了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貧困是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實現共享發展,關鍵是解決7000萬人如何脫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