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五大發展理念的源和流

2016-05-20 09:53 來源:《前線》  我有話說
2016-05-20 09:53:37來源:《前線》作者:責任編輯:李澍

  作者:孫 力

  五大發展理念是中國共產黨對社會發展規律認識不斷深化的必然產物,它既是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科學方法論的時代升華,也是對人類文明成果特別是當代社會發展思想借鑒的成果,并且也深深扎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實踐之中。認識五大發展理念的實踐基礎和承傳發展,亦即五大發展理念的源和流,對于把握其理論的科學性和增強貫徹這一理論的自覺性大有裨益。

  創新發展置于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從思想譜系上看,體現了對唯物史觀社會分析和社會發展理論的繼承和弘揚。唯物史觀認為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在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社會革命就是通過對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改造,而促進生產力并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創新是革命在新的時代進程中的推進,它意味著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根本變革后,還需要不斷地進行完善。創新不僅是體制機制的改革,也是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革故鼎新,所以它也是對改革的承續。我們可以看到“革命—改革—創新”形成了唯物史觀對社會發展基本矛盾把握的歷史進程。

  從社會實踐的源頭來看,創新的提出深刻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當代社會發展挑戰的應對。基本制度相對穩定之后,創新成為生命力的來源,這實際上已經越來越成為共識。熊彼特于1912年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就闡述了創新問題,然而,能否有效地推動創新則是另外一個問題。中國共產黨的成功就在于為創新塑造良好的社會條件,開拓了一條從解放思想的理論創新,到改革和深化改革的體制機制創新,進而把社會引入眾創的發展新路。顯然,這是深入到時代本質中的發展理念。

  協調發展本身也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馬克思、恩格斯批判資本主義不可擺脫的內在矛盾,實際上是社會發展不協調的極端表現。科學社會主義就是要創造協調的社會發展。社會主義革命是讓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協調。社會主義的制度設計,就是要實現社會的協調發展問題。社會主義追求共同富裕的這一本質,就是要解決自古以來財富分配的不均衡問題。當然,社會主義對協調發展的認識也是不斷深化的,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就是協調機制的一個飛躍。

  對協調發展的需求深深扎根于人類的現代化實踐。實際上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均衡現象是長期、普遍存在的,然而在現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不均衡的發展對人類文明的危害越來越大。中國既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也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歷史上就留下比較大的發展差異。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的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既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也反映了現代化的普遍癥候。把協調發展凸顯出來,標志著對現代化規律認識的深化。

  綠色發展的理念盡管可以有較長的追溯歷史,但作為人類發展基本問題提出的歷史并不長。馬克思、恩格斯把人類發展面臨的挑戰歸結為“兩個和解”的課題,即人類與自然的和解以及人類本身的和解,最早由恩格斯在1843年底到1844年1月間寫作的第一篇經濟學著作《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中提出,率先從理論上確立了人類社會發展必須解決的這一綠色發展基本矛盾。當代的綠色發展思想淵源于20世紀60年代。蕾切爾?卡森1962年發表的《寂靜的春天》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被認為是人類環保事業里程碑式的警世之作,繼而1973年全球第一次環境與發展會議的召開,會議通過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被認為是樹立起了可持續發展的第一塊路標。這一思想成果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后被中國繼承和弘揚。1983年年底在北京召開的第二次全國環保會議,把環境保護確立為基本國策。1994年3月發布《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以及簽署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使可持續發展開始上升為國家戰略并全面推進實施。1997年黨的十五大把可持續發展戰略確定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的戰略。科學發展觀形成以后,可持續發展成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理念之一。這些都為綠色發展理念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李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