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供求命題與供給側改革

2016-05-21 09:39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我有話說
2016-05-21 09:39:13來源:中國經濟時報作者:責任編輯:康慧珍

  2.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供給學派的差異。

  與供給學派當時的經濟情勢相比,中國供給側改革面臨的經濟形勢和問題都有所不同,因而,中國供給側改革也有其獨特之處。

  一是供給學派應對的是多年的總需求管理政策引起的經濟滯脹,中國經濟面臨的是總需求持續擴張引起的幾乎無通脹的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及產能過剩等問題,即投資增長乏力、新的消費熱點不多、工業產品價格持續下降、生產要素成本上升、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經濟發展方式比較粗放、創新能力不足、經濟出現下行壓力和產能過剩等問題。

  二是供給學派的政策為減稅、穩定幣值、精簡規章制度、減少社會福利支出,而中國供給側改革的方略是五大政策協調,即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

  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及標志

  1.供給側改革的任務。

  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整體改善。

  從供求命題分析,供給側改革強調的適度擴大總需求與供給側改革如鳥之兩翼,供給側改革的關鍵是以創新化解過剩產能、提升產業鏈、培育持續增長新動力,然而,供給改革所產生的價值在供給側是不能實現的,即就供給談供給是無意義的,供給的價值必須在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中實現;因而,供給側改革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擴大內需,特別是增加國內消費。供給側改革是為了創造需求或適應需求,進而實現更高水平的總供求均衡。

  2.供給側改革任務完成的標志。

  就供求命題而言,供給側改革任務完成有著客觀標志:總需求是否增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貨幣的普遍可接受性,持有貨幣就意味著取得了與持有貨幣數量相對應的獲得產品和勞務的權利,這種權利在市場經濟中被稱為“消費者主權”。在這種權利之下,消費者所持有的貨幣成為“貨幣選票”,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和需求,通過購買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或勞務,使社會資源按自己的要求來配置。沒有需求的供給是無效的供給,是社會資源的浪費,供給側的所有產品必須根據消費者的貨幣選票來進行生產才實現供給的價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功,體現在消費者的貨幣選票決定的社會總需求持續增加。

[責任編輯:康慧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