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達56.1%,進入以城鎮人口為主體的社會發展階段。但很多城市面臨“城市病”的困擾,人口膨脹、住房擁擠、交通擁堵等問題亟待解決,而超時空發展模式正是消除“城市病”的一劑良藥。它使城市居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束縛,不僅能夠有效解決因人口過度集中所引發的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還可以節省很多資源,緩解資源緊張問題。可見,超時空發展模式能夠顯著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城市運行效率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探索形成超時空發展模式,需要城市規劃建設、技術發展、制度完善等各方面協同推進。其中,政府應發揮主導和引導作用。首先,政府在城市建設和管理中應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實現全城網絡化。一方面,推進自身管理與業務操作網絡化,讓城市居民能夠通過網絡辦理相關業務;另一方面,主導建設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公共設施,讓信息網絡滲透到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次,政府需要通過稅收激勵、信貸支持、與企業合作等手段,引導企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改變傳統商業模式,提高物流發展水平。第三,網絡是超時空發展模式的基石,但網絡風險問題不容忽視。因此,政府應加強網絡監管,確保居民生活不受網絡風險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