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許耀桐:莫爾與社會主義

2016-05-30 18:5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我有話說
2016-05-30 18:52:32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作者:責任編輯:康慧珍

  三、提出走向社會主義的方式途徑

  毋庸置疑,《烏托邦》所描寫的理想的新世界,激起了人們巨大的熱情和真誠的向往。但是,一個實際的、嚴重的問題橫亙在面前,人類究竟通過怎樣的方式途徑才能走向這樣的新國家、建立起新社會呢?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對于人們來說,理想社會的實現就始終是一句空話。為此,莫爾以其深邃的智慧和寬廣的視野,在《烏托邦》中提出了難能可貴、十分周全的方案設計及其策略思想。

  第一種,采取和平改良的方式。莫爾在《烏托邦》第二部的一開頭,就告訴了人們,烏托邦國家是通過怎樣的手段而建立起來的。烏托邦島原先并非四面環海,只是一個半島形狀,叫阿布拉克薩島,島上住著一群未開化的、民風淳樸的居民。這些居民并非土著人,而是1200多年前的一次海難,把若干羅馬人、埃及人沖上岸,從此留住島上。他們過著風餐露宿、茹毛飲血的艱辛日子,遠離了人類文明,以至于連自己的歷史也忘記了。后來,阿布拉克薩島被一個叫烏托普的國王所征服,因而被命名為烏托邦。烏托普率領自己的兵士和島上的居民一起,在本島連接大陸的一面掘開15哩,這才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島。

  雖然烏托普是帶著軍隊登上阿布拉克薩島的,但他并沒有動用任何武力,事實上這是因為島上的居民根本沒有抵抗,而且他們也愿意接受烏托普的征服。所以,烏托邦國家是烏托普采用了和平改良的方式得以產生的。那么,烏托普是怎樣進行社會改造呢?烏托普對島上居民的和平改造主要實行了三項措施:第一,人人需勞動。莫爾認為,作為理想社會的人們,一定要樹立勞動光榮的思想,只有在私有制社會里,才有游手好閑、憎惡勞動的人。在阿布拉克薩島的居民中,原來也存在生活散慢、不喜勞動的觀念。因此,烏托普上島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開島工程的浩大勞動,讓大家從中體驗感受到勞動光彩。此后,烏托邦規定人人必須參加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徹底消滅了寄生的社會現象。第二,人人有知識。莫爾認為,新社會和舊社會的區別,就在于人們要受教育、愛學習,有文化,才能知書達理,告別愚昧,形成“正確健全觀點” 。使烏托普大傷腦筋、倍感棘手的是,阿布拉克薩島的居民尚未得到教化,其愚昧無知的狀況實與獸類并無相異。為此,烏托邦大力普及知識教育,從學習簡單的讀、寫、算等基本知識開始,一直到教授數學、幾何學、天文學、音樂、邏輯、外語等專門知識。在知識教育之外,烏托邦人還要進行體育和軍事訓練,以培養健美強壯之體格。第三,人人要高尚。莫爾認為,新社會不是滿足了人們美好的衣食住行的物質生活就行了,關鍵還在于要有健康向上的精神情操。為此,烏托邦注重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著力培養人的愛國敬業意識和優良品德,使心地善良、尊重他人、精神愉悅、樂觀活潑、維護集體、遵守法紀蔚然成風。

  第二種,使用戰爭暴力的方式。通過使用戰爭暴力的方式建立新國家、新社會,盡管這是莫爾本人極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在迫于無奈的情況下,莫爾從要做最壞的打算出發,還是給予了贊成和采納的態度。

  使用戰爭暴力的方式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的。當烏托邦的人口超過本島承載的限度時,烏托邦人按照烏托邦法律抽出一定的人員,便向鄰近大陸類似阿布拉克薩島情況的地方進發。烏托邦人給當地人帶來了新制度、新思想,如果當地人愿意和烏托邦人一起生活,就與他們聯合起來,共同建立新國家、新社會,這當然“對雙方都有極大的好處。” 但是,如果當地人不遵守烏托邦法律,不愿建立新國家、新社會,“烏托邦人就從為自己圈定的土地上將他們逐出。他們若反抗,烏托邦便出兵討伐。” 于是,就發生了訴諸武力的戰爭。

  莫爾對戰爭暴力方式的使用,有著非常正確的理解和苛刻嚴厲的界限。烏托邦人痛恨戰爭,他們決不輕易地訴諸武力。烏托邦人訴諸武力、發動戰爭的情況大抵有四種:一是自己的國家受到侵略,進行保衛本國領土的戰爭。平日里烏托邦人振軍習武,“男女在固定的日子里刻苦地參加軍訓,鍛煉自己,唯恐一旦有需要而他們不能作戰。” 烏托邦島始終保持著強盛的軍隊和國防設施,“到處天然的或工程的防御極佳,少數守兵可以阻遏強敵近岸。” 如果有人“起兵攻擊烏托邦人,準備進犯領土,烏托邦人立即調動大批軍隊出國境迎擊。” 二是自己的友邦國家受到侵略,進行支援友邦國家的戰爭。莫爾舉了一個例子,烏托邦人為尼法羅哲德人抵抗亞拉奧柏利坦人而開戰,就是因為烏托邦人感到尼法羅哲德人受到亞拉奧柏利坦人在法律借口下的欺負,他們要為伸張正義而戰。三是進行“出于憐憫某個受專制壓迫的民族而用武力把他們從暴君的桎梏奴役下解放出來” 的戰爭,這樣的戰爭更是正義之戰。四是為了建立新制度、新社會的戰爭。莫爾論述道,“如果某個民族聽任自己的土地荒廢,不去利用,又不讓按照自然規律應當依靠這片土地為生的其他民族使用,那么,烏托邦人認為這是作戰的絕好理由。” 雖然莫爾主張可以訴諸武力、發動戰爭,但他堅決要求應堅持如下原則:凡是開戰后能收買敵人甚至于高價收買的都是好辦法,這樣可以做到兵不血刃;在戰爭中盡量減少殺戮;絕不殺投降的俘虜;不傷害非戰斗人員;和平居民一概不加以傷害。

  從以上的分析可知,莫爾對如何走向社會主義、建立新國家和新社會,實際上提出了兩種方式,即既有和平的方式也有暴力的方式。對于這兩種方式,莫爾作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人文主義者之一,自然更傾向于采取和平改良、教育示范的方法手段。但是,這絲毫不意味著,莫爾沒有動用暴力、進行革命的策略思想。

  在我國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史的研究中,學界歷來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莫爾是“以社會改良代替社會革命”,“通過示范,派出優秀官員去治理別的國家就可以把理想社會建立起來,而無需通過革命的手段。” 從而把莫爾作為空想社會主義和平改良派的代表,并與以閔采爾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暴力革命派相對立。筆者以為,這不符于事實,是對莫爾思想觀點豐富性的忽視和簡單化處理。

  還有的學者認為,莫爾“不能指出理想社會代替資本主義制度的任何現實途徑。莫爾在自己的著作中始終避而不談怎樣才能消滅舊制度和建立新制度的問題。” 這樣的觀點完全否認和拋棄了莫爾具有的關于如何走向社會主義、建立新國家和新社會的策略思想。筆者認為,這顯然也是一種誤讀錯解。坦率地說,在《烏托邦》中,莫爾確實是以尚未進入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和社會,例如像烏托邦島這樣荒涼的地方作為依據,提出了可以分別采取和平或暴力的方式進入社會主義,而沒有考慮到當時的歐洲各國,特別是像英國這樣的正在進行資本原始積累、開始形成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如何走向社會主義的問題。但實際上,莫爾并不是始終避而不談這個問題,他不過是采取了間接的、隱喻的方法來回答這個問題。莫爾對歐洲各國的統治者指出,你們“應該力戒惰與傲。這兩個弊病一般使他無從得到人民的愛戴。他必須依靠自己為生而無損于人。他必須量入為出。他應制止危害及罪行” 。莫爾這樣說,很容易使人從烏托邦的理想社會是依靠烏托普的賢明領導,通過制定良好的制度建立起來而得到聯想和啟發的,如果說烏托普能和平地將烏托邦改造為理想社會,那么,你們這些歐洲各國的統治者為什么就不能像烏托普那樣去做呢?這等于說,歐洲各國的資本主義制度是可以對其實施和平改造的。當然,在另一方面,莫爾又顯得十分的憂慮沮喪。由于歐洲各國的私有制由來已久,早已使人心變壞,統治者驕奢淫逸,官員們勾心斗角,社會上犯罪不斷,因此,莫爾說,“我雖愿意我們的這些國家也具有”新社會的特征,“但畢竟難以希望看到這種特征能夠實現。” 這豈不等于告訴人們,在對資本主義制度和平改造無望的情況下,就只能采取暴力的方式進行社會革命。很顯然,在《烏托邦》中,確實隱含著莫爾關于如何從現實資本主義制度進入理想社會,應從兩種方式途徑中進行選擇的設想。

[責任編輯:康慧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