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意志自由——文明的階梯
“自由意志”表達了這樣一種感覺:某些心理活動出現于人們的意識之中,并且得到人們自身的認同。作為由大量的本能和自動行為構成的巨大冰山浮出水面的一角,有意識的自我是腦中發生的事件的很小部分。不過,這并不是說意識是行為的被動旁觀者。意識雖然不啟動人們自由的自愿動作,但能夠控制該動作的實際執行,允許行動繼續或及時終止。人們可以在覺知到這個動作與該動作發生的間隔之間,決定是否予以停止。并且,有意識的意志還發揮著觸發器的功能。要使意志過程能夠最終成為行動,這一功能是必須的,因為在實際的身體運動之前,人們覺知到動作的沖動(或欲望),只是沒有覺知到這個過程實際上是被無意識啟動的。
此外,雖然人們大多數的行為都是下意識的或由本能決定的,后者被固化在神經回路和基因之中,并且具有快速高效的特點。但是,它們缺乏靈活性,一旦出現無法預見的情況就難以應對。這就需要意識的干預,并對內部模型進行修正。同時,也正是在意識的監管之下,通過不斷訓練,許多新的下意識動作才得以形成;而這些自動動作一經形成就不再被意識到,相反,意識反而會干擾這些自動行為的流暢執行。(45)意識的作用是將神經系統的活動突顯為更簡單的形式。不計其數的具體機制在運作——有些收集感覺數據,有些發送動作指令,有些組合信息、預測形勢和決策行動……意識屏蔽了所有這些復雜性和具體執行的種種細節,為人們設定目標并提供目標的概要,在諸多事物中給出一幅簡明的圖景。(46)從整個行為過程來看,意識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從而保證人們不會做出任意的選擇。這里的關鍵在于人們所做的決定是習慣性的還是陌生的:那些熟練、重復的決定看起來是不自覺、無意識的,但在最初也是經過有意識的思考才形成的,只是人們已經忘記了這個思考的過程;而生疏的選擇就依賴于高級的、結構性的意識思考——衡量利弊、分析理由等等。如果沒有遇見困難的抉擇,人們幾乎感覺不到自由意志的存在,人們會按照習慣、常識知道應該去做什么,而在遇到不熟悉的環境或難以預知結局的境況,當人們的意向是人們有意動作的真正原因時,人們就體驗到了自由意志。
值得一提的是,人類行為的受控過程和自動過程并不是性質上截然不同的兩個方面,它們之間的區別是一個連續統中的狀態區別,而且這種區別在刻畫涉及相互競爭的不同過程的行為時才顯得有效——受控系統監督著自動系統給出的答案,并在某些時候更正或抑制后者的判斷。(47)過去幾十年,學界大多認為,人類決策包括理性過程和非理性過程,它們由兩個分別獨立的機制來完成。非理性行為被歸結為神經機制內在本質性的限制,而理性行為則被看作某種超越了這一生物限制的意識能力的產物。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生物學證據表明,神經系統結構在本質上是統一的,整體性的決策過程支配了人類行為。(48)也就是說,輸入到這個決策過程中的各種信息,全部被演化過程塑型,以生成一個統一的行為模式,來最大化生物體在其自身所處環境中的生存適應性——演化是在多重水平上同時發揮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