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馬克思經濟思想史研究的兩種形式及其意義

2016-06-13 09:54 來源:《馬克思主義研究》  我有話說
2016-06-13 09:54:58來源:《馬克思主義研究》作者:責任編輯:李萍

  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論述“政治經濟學的方法”的一開始,馬克思就提出,在對一個國家的經濟關系考察時,人們可能會從該國的“人口”“人口……的分布”“輸出和輸入”“全年的生產和消費”“商品價格”等這樣一些“實在和具體”的問題開始。這樣做,表面上來看,“似乎是正確的”,但是,“更仔細地考察起來,這是錯誤的”。這一被馬克思稱作“第一條道路”的錯誤主要在于,從人口著手,只是關于“整體的一個混沌的表象”,在分析中會達到越來越簡單的概念,即“從表象中的具體達到越來越稀薄的抽象”,而結果只是實現了“完整的表象蒸發為抽象的規定”,這樣的“道路”并不能理解和把握一國經濟關系的總體。馬克思認為,正確的方法在于,從最抽象、最簡單的規定出發,直到“最后又回到人口,但是這回人口已不是關于整體的一個混沌的表象,而是一個具有許多規定和關系的豐富的總體了”,這就是思維中再現一國經濟關系總體的“第二條道路”(11)。顯然,《導言》所講的“政治經濟學的方法”,專指建立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方法,而不是泛指一般意義上的政治經濟學的方法。正是在這一意義上,馬克思才毫不含糊地認為:“抽象的規定在思維形成中導致具體的再現”的“第二條道路”,是“科學上正確的方法”;而“完整的表象蒸發為抽象的規定”的“第一條道路”,則是“錯誤的”(12)。

  值得注意的是,馬克思在認為“第一條道路”作為建立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方法是“錯誤”的同時,對它作為“經濟學在它產生時期在歷史上走過的道路”還是肯定的。“第一條道路”刻畫了17世紀以來經濟思想史的過程:“17世紀的經濟學家總是從生動的整體,從人口、民族、國家、若干國家等等開始;但是他們最后總是從分析中找出一些有決定意義的抽象的一般關系,如分工、貨幣、價值等等。這些個別要素一旦多少確定下來和抽象出來,從勞動、分工、需要、交換價值等等這些簡單的東西上升到國家、國際交換和世界市場的各種經濟學體系就開始出現了。”(13)

  馬克思在這里提到的“經濟學在它產生時期在歷史上走過的道路”,就是經濟思想史本身的發展過程。這一意義上的經濟思想史,呈現的是經濟思想歷史本身的演進過程,突出體現的是這一過程中經濟范疇、基本理論和規律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以及這一過程中各經濟學派、流派等的演化。因此,“第一條道路”可以看作對經濟思想史特定形式的一種概述,呈現的是經濟思想歷史自身的演化過程。在《導言》中,馬克思對這一意義的經濟思想史沒有作更多的說明,因為他這時關注的是建立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方法,以及以這一方法為導引的經濟學體系和結構的問題;相應的,在經濟思想史形式上,關注的也是與此相聯系的經濟思想史呈現形式問題。

  從經濟學的理論原理闡述上升到思想歷史闡述的序列,就是馬克思基于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建立所關注的經濟思想史的形式。在1859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中,與“第二條道路”方法相結合的經濟思想史形式首次得到呈現。《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是馬克思計劃寫作的《政治經濟學批判》著作的開頭部分。第一分冊包括論述《資本》冊第一篇“資本一般”的第1章“商品”和第2章“貨幣或簡單流通”。在這里,馬克思以“雙重結構”的方式,呈現了與“第二條道路”相聯系的經濟思想史形式。這一“雙重結構”如下:

  第一章 商品

  A.關于商品分析的歷史

  第二章 貨幣或簡單流通

  1.價值尺度

  B.關于貨幣計量單位的學說

  2.流通手段

  4.貴金屬

  C.關于流通手段和貨幣的學說

[責任編輯:李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