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一個曾經歷過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實行過社會主義制度、又是共產黨執政的國家,新自由主義思想居然如此影響強大,頗令人費解。而馬克思主義則對這種令人驚訝的現象提出了解釋。自由主義思想不是普世真理,而是存在于特定階級利益和經濟關系的基礎上。影響中國的新自由主義思想,其中一個源頭來自外部。資本主義世界就是自由派和當代新自由主義思想的直接來源。西方自由主義、新自由主義者,比如米爾頓·弗里德曼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在中國頗具影響力。實行資本主義的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其一些部門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這助推了資產階級思想風行世界。
然而,來自外部資本主義世界的影響并不是主要原因。馬克思主義認為要解釋事物發展,要從內部而不是外部找原因。1978年中國引入市場關系以后,經濟發展開始加速,但是這種發展卻也威脅了這個實行社會主義的國家。強調市場關系就傾向于產生自由主義思想,參與市場關系就傾向于加強利己主義。在市場活動中獲得成功的人往往傾向于認為他們之所以成功,要全部歸功于他們的努力和能力,而忽略工人的貢獻、公共基礎設施的作用,和其他使一個獨立經濟體能順利進行市場活動的諸多因素。同時,那些企圖通過市場活動營利的人則會害怕國家會限制他們牟利的自由和保留財富的自由。因此,隨著市場關系的擴散,篤信市場的合理性和效率性、反對國家積極干預的自由主義思想也興盛了起來。
因此,即使沒有私營企業,市場關系的擴散也會促使自由主義思想的傳播。這種情況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就有發生,筆者在1985年和1986年與一些年輕知識分子的對談中就觀察到了這一點。然而,一旦私營企業被放開,并像20世紀90年代一樣開始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一席之地,一個新的資本主義有產階級就會崛起,而自由主義思想恰恰就成為維護他們物質利益的最佳防御。這種社會經濟的演化為擴大自由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影響力做了最好的鋪墊。
通過引入市場和私營企業,改革開放成功使中國經濟增速加快。與此同時,這種發展卻威脅了馬克思主義所理解的持續經濟“進步”。就如同跨騎一只老虎,雖然這可以是迅速移動的最好辦法,但是也要對潛在危險有所察覺并加以管控,防止發生災難性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