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多重人才激勵,著力完善績效考核機制。目前,雖然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規模大、科技人力投入增長快,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科技人力投入強度不高,科技人才隊伍質量不高,嚴重缺乏創新型人才仍是制約國有企業發展的突出瓶頸。我們要緊緊依托重大科研項目、重點工程項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端創新平臺,以創新投入為牽引,有針對性地培育核心創新團隊和拔尖人才,構建完善的科技創新高端人才培養機制。同時,加快推進科研體制改革,探索完善科技創新績效評價體系,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加快形成技術人才脫穎而出的管理制度。
加強科技創新協調,重視借助“外腦”謀創新。產學研用緊密結合,是中國交建自主創新實踐的重要經驗。目前,中國交建與國內外30多家知名大學、科研院所、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產學研用合作關系,建立了開放式技術創新聯盟。我們要繼續拓展開放式創新聯盟的合作空間,緊緊圍繞企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難題,強化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銜接,通過重大建設項目支持大學和科研機構科技人員積極參與企業創新活動,加快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同時,要高度重視國有企業之間的創新合作,針對一些共性關鍵技術開展聯合攻關,促進科研資源的共用共享,降低自主創新成本,努力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宏偉藍圖貢獻力量。
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十三五”時期,我們要結合集團業務整合,探索有利于自主創新的企業運行機制和發展模式,加強集團和所屬企業在創新活動中的協同性,實現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以“互聯網+”構建統一的運營管理平臺,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創新驅動作用,以促進管理模式創新為重點,推動各項管理運營活動提質增效。要積極推動企業制度變革,不斷完善鼓勵技術創新的激勵約束機制,努力通過市場化機制實現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更好地促進市場機會與技術機會的有效結合,提高企業創新活力和效率。創新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競爭力,要以增強企業盈利能力為目標,建立并完善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機制,有效開展科技成果的工程化試驗和產業化推廣,及時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