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經濟新常態
一是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習近平強調,“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16)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必須摒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尊重、順應和保護自然,在生態環境保護上算好賬,以造福子孫后代的高度責任感,把環境污染治理好、生態環境建設好,逐漸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產生活方式。
二是轉變唯GDP的地方政府考核機制。原來以GDP論英雄的指揮棒,導致地方政府往往只關心工業擴張、城區擴張和稅收的增加,而忽略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問題,因此,轉變唯GDP的地方政府考核機制,將資源節約、環境污染、生態保護等多重指標納入考核范圍并置于更為突出的位置,是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經濟新常態的前提與保證。借鑒發達國家經驗,修改統計方法,將企業在環保、治污、生態修復等領域的投入計為固定資產投資,納入國民產出的統計內容,從而對企業減少污染、保護生態提供正向激勵;加強環境執法,當前重要的是探索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切實解決因現行以塊為主的地方環保管理體制產生的重發展輕環保、干預環保監測監察執法等問題。
4.以開放發展理念引領經濟新常態
以開放發展理念引領經濟新常態,要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為重點,著力在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布局。
一是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我國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重點實施的一項國家戰略,旨在促進經濟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動,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市場的高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相協調,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一個開放的、包容的、均衡的、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17)。“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有助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助推產業轉移和轉型升級,還有利于沖破發達經濟體建立的“包圍圈”,尋求更大范圍的資源與市場合作。這一國家戰略的實施,將使我國經濟發展同世界上1/3左右的國家、近2/3的總人口和近1/3的全球總產出更緊密地聯系在起來,促進互利共贏,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