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人才隊伍建設的短板
近年來,隨著全媒體的發展和媒體融合趨勢的加深,媒體人才格局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前不久網上流行一個段子,講傳統媒體人與新媒體人互相瞧不起。在傳統媒體人眼中,新媒體不是媒體,不是正規軍,是散兵游勇;而在新媒體人眼中,傳統媒體代表保守、體制內和落后生產力。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傳統報業集團的人才隊伍建設面臨著一些新的壓力和新的問題。
首先,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新媒體行業對傳媒相關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紛紛不吝重金從傳統媒體搶奪人才。以至于有業內人士感嘆:傳統媒體成為了BAT的“黃埔軍?!保喈斠慌鷤鹘y媒體的采編人才在工作幾年、業務成熟之后,隨即被互聯網企業挖走。
其次,傳統媒體的平臺、待遇、職業發展空間對新媒體相關人才的吸引力不足。近幾年,傳統報業集團的媒體融合迫切需要引進新媒體產品策劃人員、技術開發人員、設計人員等,但在招聘時經常碰到不易招到合適人選的局面。
再次,傳統媒體吸引、留住優秀人才的難度不斷增大。與新媒體巨頭如騰訊、百度等相比,傳統媒體受到盈利能力和薪酬制度等因素影響,從業人員的薪酬水平相對較低。和過去相比,近年來應聘傳統媒體的高校畢業生人數也有減少的趨勢。
廣報集團新媒體發展和新媒體人才儲備雖然起步比較早,但也面臨著新媒體人才數量和質量與媒體融合發展不相適應的情況,在人才結構方面也存在報紙等傳統業務人才偏多,新媒體等業務人才,尤其是復合型全媒體人才偏少的情況。目前廣州日報從事新媒體采編的人員已有60多人,占采編人員總數的1/8,但熟悉新媒體信息傳播特性的跨媒體新聞采編人才,新媒體產品規劃、策劃經營人才,具有實際新媒體運作經驗的中高級管理人才,新媒體技術開發及系統維護人才,新媒體設計和音視頻制作人才等仍供不應求。這些人才有一部分可通過內部人員轉型來培養,但絕大多數需要從外部引進。
近年來招聘工作和新進員工的分析評價
近年來,廣報集團在全國各大知名高校招收了一大批高素質的應屆畢業生。這些85后甚至90后大學生興趣廣泛,知識面廣,具有“互聯網原住民”的先天敏銳觸覺,走上工作崗位后迅速跟上了報業轉型的步伐。他們一方面通過采編實踐逐漸培養了較強的新聞采編能力;另一方面也因熟悉新媒體平臺和網絡傳播的特性,逐漸參與運營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駕輕就熟地撰寫輕松、有趣、賣萌的網文,還參與拍攝、制作、主持音視頻節目,開發移動互聯網輕應用,推出新的內容產品。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以下三個現象值得引起注意:
一是大學畢業生中應聘傳統媒體行業的人數總量減少,男女比例失衡。僅以2016年為例,應聘廣報集團的大學生中70%為女生,30%為男生。
二是全媒體采編、運營要求文理皆通、知識結構復合的優秀人才,但近年通過招聘進入集團的大多是偏文科背景的大學生,寫作能力較強,但營銷策劃、數據分析、信息搜索及編程等適應媒體融合發展的能力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