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服務功能完善中的
平臺建設
從本質上說,報紙拓展其服務功能是在堅持自身優勢的前提下,對于自身不足加以彌補和改進,使其服務功能更加完善,報紙開展媒體融合歸根到底就是把各種媒體的優勢有機整合。因此,報紙當下的主要使命是努力做加法,而且要充分體現立足報紙、立足報業的根本特點,位居加號之前的內容必然是報紙已經形成的優勢,這些優勢總體上包括專業的信息聚合與生產能力,基于公眾認可與信任而產生的公信力、權威性、美譽度等,概言之就是內容生產力與社會影響力;而在加號之后的則是報紙作為平面媒體所欠缺的能力,包括互動性、及時性和體驗性等,而這些恰好是新媒體的特色所在。為此,報紙等傳統媒體迫切需要開展媒體融合,在保持其內容生產優勢的前提下,進一步夯實其社會服務功能的基礎。2015年9月在光明日報融媒體成果發布暨合作簽約儀式上,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融媒體中心主任陸先高曾說過:“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是以產品為軸心,重組資源,核心是要解決在新媒體、新技術日新月異的局面下,如何通過創新性的融媒體產品,創新和拓展傳播渠道,實現媒體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報紙開展媒體融合,需要形成一個有效的著力點,常見路徑是打造優勢聚合后的融合平臺,該平臺不僅體現出信息內容生產的專業性、原創性等特色,也能充分兼顧互動性、體驗性等新媒體的強項。因此,融合平臺建設的一個穩固基礎是立足報紙,或者說利用報紙的內容生產、公信力等優勢來“孵化”平臺,更直白一點就是借力報紙在公眾中形成的強大社會影響力推進平臺的快速發展,使這些線上平臺盡快贏得公眾青睞,讓這些新媒體項目縮短成長周期。
這種融合平臺作為報業開展媒體融合行動的支點,可以采取單一服務項目主打的模式,例如成都商報社開發的“四川名醫”平臺,目標就是做成全國首個區域性精準導醫平臺,其運作模式是通過大數據對醫生經驗值、患者評價及每個醫生的等待周期、地理位置等作出確切的介紹,便于患者實現精準選擇,同時用戶可以通過平臺實現提前掛號,力爭把病友穩固地匯聚在平臺上,并為相關的藥品、保健品、醫療器械等無縫對接患者和病友提供真實、可行的渠道。目前,“四川名醫”這一項目已經獲得投資方認可,贏得了2000萬元資本注入,投資各方將投入資金、技術、大數據資源等共同組建股份有限公司,搭建這一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