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文學藝術材料的論據作用
在研究中,哈維引用了眾多文學和藝術的材料作為論據,如在《巴黎城記》中大量運用了巴爾扎克的小說和杜米埃的漫畫進行佐證。文學藝術是虛構,但論證的對象卻是真實,這兩者是什么關系?為何想到用虛構的文學描述現實的東西?
對此,哈維認為,作家是生活在現實中的。實證研究方法的確很有幫助,但也有很多情況難以通過數據來呈現,這就需要利用文學來傳達,這也是為什么雷蒙德·威廉斯除了是一名文學評論家外,還會通過寫小說來表達他對社會現象的看法。“很多證據不僅是數據,也是思想、感覺、欲望,這些能給數據以‘生命’。”哈維說。
談及文學藝術和實證主義對其研究的影響時,哈維以馬克思的價值理論舉例道,“抽象勞動”、“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這些概念是非物質性的,但卻是客觀存在的。馬克思說的價值在物質上呈現為金錢,在銀行賬戶里呈現為數據,但金錢本質上不是價值。與此類似,勞動的整個過程是無法用數據呈現的,而文學家、藝術家要做的就是呈現沒有辦法用物質承載的價值。小說家狄更斯在提及倫敦的城市環境時,描述的便是非物質性的環境。
“金錢讓我們感覺擁有了價值,但金錢不等于價值。這適用于我自己的日常生活。一方面,我的研究有數據論證,另一方面,我認為了解非物質的表達也很重要。”哈維說。(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 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