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言生活的研究中,逐漸形成了被稱為“語言生活派”的學術群體。這一群體的主張是:就語言生活為語言生活而研究語言和語言生活。其實,語言生活派的學術目標,不是為了建造一種理論、創立一個學科、建立一個學術流派,而是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把其發現、其理念及時向社會傳播。為了解語言生活狀況,發現語言問題,語言生活派創發了許多方法手段,形成了一些重大的語言工程,如動態流通語料庫建設、有聲資源數據庫建設、各種實態數據的收集與分析、語言輿情監測等。為解決語言生活問題,也提出和發展了許多新概念、新理念,如構建和諧語言生活、虛擬語言生活、國家語言能力、個人語言能力、多語主義、大華語、領域語言學、語言資源、語言產業、語言紅利、語言服務、語言消費、語言福利等。語言生活派重視學術的傳播,上向政府傳播以資政,外向社會傳播以惠民,內向語言學界傳播以助學。《中國語言生活要況》的編寫,新詞語、流行語的發布,語言盤點的社會活動等,都是為學術的社會傳播而作。這些都表明,語言生活派是根植于中國語言生活沃土,以解決中國語言生活問題為己任,也密切關注世界語言生活的學者群體。
注釋:
①周明朗先生2016年5月5日,就“語言研究屬于語言生活”的問題給我發電郵:“我以為語言研究中研究者的面談、學術報告寫作、口頭報告、學術交流等都是語言生活,是跟語言研究者身份相關的語言生活,而語言生活研究的理論、方法等則不是語言生活,應該是一個元系統(meta-system)。”周先生的看法有道理,在此致謝。
參考文獻:
蔡永良 2007 《美國的語言教育與語言政策》,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曹志耘主編 2015 《中國方言文化典藏調查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
陳新仁、方小兵等 2015 《全球化語境下的語言規劃與安全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陳原 1980 《語言與社會生活》,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陳章太 1989 《論語言生活的雙語制》,《雙語雙方言》,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陳章太主編 2015 《語言規劃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戴曼純、劉潤清等 2012 《國外語言規劃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戴慶廈 2009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60年》,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戴慶廈 2015 《語言國情調查的理論與方法問題》,《語言政策與語言教育》第1期。
范俊軍 2006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保護語言與文化多樣性文件匯編》,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
郭龍生 2008 《中國當代語言規劃的理論與實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郭熙 1998 《當前我國語文生活的幾個問題》,《中國語文》第3期。
郭熙 2015 《〈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十年》,《語言文字應用》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