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反全球化運動中涌現的主要思潮
從反全球化運動并非統一的行動可以看出,其實這些運動中包含著多種思潮。
第一種思潮是雖然不反對資本主義,但是反對全球化。像英國的諾瑞娜·赫茲(Noreena Hertz)等人和一些保守的非政府組織就是持這一立場的,他們認為,資本主義并不壞,只是企業擁有了過大的權力,只要再多考慮一些政治與經濟的平衡,督促企業自律就可以了。
第二種思潮是改良主義的立場。在不反對資本主義的體制這一點上,雖然與第一種思潮相同,但在要改變什么這一點上卻是與第一種思潮不同的。而根據要改變的對象的不同,這一思潮又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應該恢復全球化導致的被削弱了的民族國家的權力,從而回到資本主義曾經有過的受到制約的階段(戰后凱恩斯主義的政策)。那些主張引入托賓稅的,就可以說是持這一立場的人。另一派則主張對市場經濟加以限制,那些謀求公平貿易的運動以及經濟上的區域化的人就屬于這一立場。
第三種思潮是意大利20世紀70年代的自主運動的延續。從運動本身來看,有“白上衣”派和“不服從”派(11);從思想家來看,有著有《帝國》的意大利的安東尼奧·內格里(Antonio Negri);從戰術上看,以去集權化的組織等為特征。
第四種思潮是社會主義的反全球化立場,這是一種始終追求以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立場。當然,這種立場以反對斯大林主義和追求更具彈性的計劃經濟為特征,這與冷戰時期的社會主義者有很大的不同。不過,持這一立場的人現在也只是少數派而已,其代表人物是英國政治學家、社會主義工人黨(SWP)的理論指導者亞歷克斯·卡利尼科斯(Alex Callinicos)。卡利尼科斯理論(12)通過分析反全球化運動的世界性潮流,針對“誰是真正的敵人”“打倒敵人所需要的戰略是什么”以及“勝利之后取而代之的應該是怎樣的社會”三個問題作出了回答。他在《反資本主義宣言》一書中提出,“資本主義與整個星球對立”,反全球化運動應采取多樣的策略,主張將追求正義、效率、民主主義、可持續發展四個方面的價值作為未來理想社會的價值問題進行研究。
上述對抗理論提示我們:全球化的本質實際上與所謂的資本主義體制理論密切相關。正因如此,為了糾正全球化的負面影響,才會出現一些是否必須限制資本、對資本主義原理作出某些調整或修正的提法。然而僅以此來回答全球化的本質問題顯然還是很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