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共同體情結:社會行動的重要基礎
由傳統社會到現代社會的轉型過程中,雖然原有的共同體紐帶斷裂,但是卻并未減弱人們對共同體的需求,因此,人們會尋找一切機會和平臺建構新的共同體,或者盡力延續和傳承原有的共同體。這種對共同體的需求和尋找便是共同體情結。共同體情結是社會情緒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社會行動的重要基礎之一。
在滕尼斯、鮑曼等眾多研究者的眼中,共同體主要是蘊含著精神、情感的一個概念,他們也更為看重該概念所蘊含的情感和精神內容,以及共同體在滿足人們的歸屬需求和歸屬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傳統社會,人們的歸屬需求之所以獲得了極大的滿足,與集體意識的影響、社會的同質化有很大關系。到了現代社會,由于個人從宗教、政治的束縛中漸漸脫離出來,集體意識弱化,個人被社會控制的力量減弱,個人擁有更大的選擇權力來決定自己的生活。與此同時,社會的凝聚力卻有所下降,社會團結的紐帶也被松解,人際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也有了更多的歸屬空白。為了填補這些歸屬空白,人們不約而同地開展各種類型的社會結合,形成群體性的社會行動。如當前在我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閑群體的規模正在逐步擴大,休閑需求與歸屬感需求加在一起,推動形成了各種各樣的休閑共同體,如驢友共同體、廣場舞共同體等。
互聯網時代中,隨著人們溝通范圍的擴大和群體溝通能力的增強,共同體情結在推動人們開展社會行動的過程中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只要條件允許,人們便會在網絡空間中迅速聚集起來,形成以某個網絡事件為核心的共同體,開展較為一致的群體行為。
在由共同體情結推動開展的群體行為中,狂歡行為無疑是歷史最為悠久的行為之一。從歷史發展來看,共同體與狂歡活動就如一對孿生子,二者相互纏繞在一起,難分難解。自從共同體出現之日始,狂歡便與其相伴相隨。正是在狂歡活動當中,共同體才得以長時間地凝聚延續,正是在共同體中,狂歡才更具娛樂性和瘋狂性。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社會空間被分化為現實空間和網絡空間,網絡狂歡也便開始成為共同體的群體行為之一。
從表面上看,共同體的狂歡行為好像是一場混亂無序的群體活動,無益于社會秩序的穩定。但恰恰相反,狂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社會情緒“安全閥”的作用,能夠讓社會成員從各自的分化和被現代科技、理性、技術等浸染的分裂世界中暫時脫離出來,回歸完整的日常生活世界,在自由、平等的狂歡氛圍中,享受人際之間的純粹交往關系。從這種視角看,共同體既能推動社會成員開展社會行動,促進社會變遷,同時又是社會秩序的重要來源和基點。
(三)共同體:社會變遷的秩序基點
一直以來,社會變遷與社會秩序都是人們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社會變遷必然涉及新秩序對舊秩序的替代或更新,因此,如何在快速的社會變遷過程中達致社會秩序的重建及穩定,就成為人們努力探究的難題。而通過對網絡狂歡和網絡共同體的分析,我們或許可以得到些許啟示,即面對當前我國快速社會變遷過程的“失范”問題,共同體的培育或許是秩序重建的可能路徑之一。共同體是個人與社會的聯系中介,也是個人的精神歸屬,只有社會能夠具有培育構建共同體的平臺和條件,使共同體作為個人與社會的中介,能夠給予社會成員歸屬感需求的滿足,社會才能平穩地向前發展,穩定的社會秩序也才得以在快速的社會變遷中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