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扶貧的信息管理系統
社會扶貧管理服務工作除了要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外,還應該重視“錢花到哪里去了”的問題,否則類似“媒體追問貴州畢節1.7億元留守兒童專項資金花哪了”的新聞會屢屢出現。此外,各種分散的社會扶貧資源也需要整合和管理,特別是未來大數據時代對信息資源管理的要求,有必要加快建設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信息管理系統。
一方面,要逐步建立社會參與扶貧的信息服務網絡,不斷創新社會扶貧管理工作方法,讓社會各方面力量都能夠及時、準確、動態地了解和掌握扶貧需求內容、需求強度、需求的優先秩序,不斷提升社會扶貧的工作效率,實現社會扶貧管理服務的科學化、標準化和精細化。另一方面,要積極構建面向社會公開的社會扶貧資源使用信息管理系統,隨時動態監管各種扶貧資源的流動和去向,徹底解決社會扶貧資源使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當然,建成的社會扶貧信息管理系統應該是一個開放式、綜合型、共享性的信息管理服務平臺,不僅能夠對各類社會扶貧資源供給和扶貧需求信息進行有效的動態管理,還能促進社會扶貧管理服務工作的公開和透明,推動實現貧困治理現代化。
制定社會扶貧的動態評估制度
在社會扶貧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只有通過開展科學的評估,才能正確地決定某項社會扶貧項目是否應該介入、已實施的社會扶貧項目是否應該繼續還是退出,才能有效解決社會扶貧的“碎片化”問題,使社會扶貧效益發揮到極致。目前,究竟社會扶貧的參與渠道是否通暢、參與程度是否夠深夠廣、參與效度如何?均缺乏全面系統的評估。此外,時有發生的假扶貧、做形式、走過場的社會扶貧丑聞或造假事件,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也很少有相關準確的回應。
針對上述問題,迫切需要制定社會扶貧的動態評估制度。首先,應在省、地市、縣市層面成立包括工商聯、工會、婦聯、殘聯、共青團等社會群體參與的社會扶貧評估領導小組,負責統籌部署各類社會扶貧的評估工作,為全面開展社會扶貧評估工作提供組織保障。其次,研究制定《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評估實施辦法》,對社會扶貧的評估原則、評估主體、評估內容、評估程序、評估方法、評估結果運用等事項作出明確的規定,為全面推行社會扶貧動態評估提供政策支持。
加強社會參與扶貧的宣傳工作
當前,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的規模依然不夠、參與程度仍然不夠充分,很多連片特困地區貧困農村的社會力量幫扶十分薄弱,“政府熱、社會弱、市場冷”的尷尬局面亟須扭轉。究其原因,主要是社會扶貧宣傳工作不到位、宣傳資源分散、宣傳人員不足。
動員更為廣泛的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到扶貧的偉大事業中去,需要充分認識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重要意義,堅持不懈地抓好抓牢社會扶貧的宣傳工作。特別是要加強宣傳工作思路和宣傳方式創新,充分借助和用好各種宣傳媒體,整合各類宣傳資源,組織一支精干高效的社會扶貧宣傳工作隊伍,深入廣泛地開展社會扶貧宣傳,讓社會扶貧事業深入人心、家喻戶曉,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扶貧氛圍。尤其是要抓好對具有幫扶能力和幫扶意愿的市場主體、社會組織和社會各界的動員宣傳工作,讓他們懂得參與扶貧事業的社會責任,讓他們了解參與扶貧的方式和渠道,努力打造“人人知扶貧、人人愿扶貧、人人為扶貧”的社會扶貧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