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美德的兩面

2016-06-23 10:15 來源:《世界哲學》  我有話說
2016-06-23 10:15:04來源:《世界哲學》作者:責任編輯:李萍

  無獨有偶,亞氏倫理學的現代研究者大都采取了上述virtue倫理學的基本立場,也即認為virtue獨立自足且之于活動具有奠基性和優先性。當然他們主要關注的并非判別行動的對錯問題,而是活動的定向問題。希爾曼在探討亞氏virtue理論的專著中直接把virtue與獨立于活動的品性(character)等同,認為“品性為活動提供了一種特定的可說明性與模式”。(Sherman,1989:1)相似地,科爾澤把virtue界定為“在完全不同的情境類型中正確地行動與感受的傾向”。(Curzer,2012:3)安娜絲同樣是把virtue作為一種“穩定的狀態”,即一種“活動傾向”(Annas,1993:50)。埃爾文甚至認為亞氏倫理學的首要主題“并非幸福,而是virtue”,幸福只是作為完全的virtue“促進人類活動的最好實現”。(Irwin,1990:373)

  由此可見,不論是現代virtue倫理學,還是亞氏倫理學的現代研究者,基本上都直接把virtue理解為品性或傾向,而行動或活動又必須以此為前提。下面將表明,這種對virtue的理解只是繼承了亞氏aretē思想的一面。而這種片面性恰恰遮蔽了行動或活動(action/energeia②)的豐富性及其在整體生活(包括virtue)中的奠基性。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與現代virtue倫理學及研究者立足或著眼于virtue不同,亞氏倫理學的首要旨趣是幸福(eudaimonia)而非aretē,而幸福又是通過行動或活動得以界定和構成的。這就關涉到對幸福、行動(活動)以及aretē的含義以及它們相互之間復雜關系的理解。

  如果只參照亞氏的目的排序模式,則很容易把aretē僅僅作為達到幸福這一終極目的的手段。因為亞氏明確講:“我們通常只因其自身之故而從不因它物選擇幸福;而對于榮譽、快樂、努斯以及諸種aretēn而言,我們確實是出于其自身之故而選擇它們,不過我們也是為了幸福之故而選擇它們,相信它們會是獲得幸福的途徑”(1097b5)。③由此很容易得出赫斯特豪斯的結論:“一種virtue就是一個人需要繁榮或幸福的品性?!?Hursthouse,1991:226)果真如此嗎?為了厘清這個問題,即,為了把握幸福與aretē的復雜關系,我們必須借助亞氏對幸福最為根本的界定。業內公認,亞氏對幸福或人之善的根本界定是在其著名的“功能論證”之后給出的,其核心規定是“energeia kata aretēn”(1098a17)。這里aretēn一般英譯為virtue,而virtue一般又像virtue倫理學及現代研究者那樣直接被理解為長期形成從而具有穩定性的“品性”或“傾向”。這種理解似乎在下述亞氏自己對aretē的界定中也可得到支持。在排除了情感和能力之后,亞氏把aretē在種屬上歸為heksis。而根據《范疇篇》的界定,heksis具有“穩定性與持久性”(8b28),我們可譯heksis為“品性”,也即英譯的character。然而,亞氏認為“heksis也可以成為diatheseis”(9a11),二者屬“性質”中的同一個小類。Diatheseis是易動或易變的,我們可譯為“狀態”。如此,aretē既可以作為品性,也可以作為狀態。如果按照Ross把aretē譯為excellence(優秀)的話,那么aretē既可指優秀品性也可指優秀狀態。而這恰恰正是亞氏的意思:“每種aretē都既使得它的擁有者好,又使得那事物的功能活動完成得好?!R的aretē既使得一匹馬成為好馬,又使得它跑得快、坐得穩并能沖鋒陷陣。如果所有事物的aretē都是如此,那么人的就既使得一個人成為好人,又使人活動得好?!?1106a20)其中前一方面顯然是指優秀品性,而后一方面則指優秀狀態,這兩方面又是可相對分離的。

  揭示energeia kata aretēn的復雜含義不僅在于對aretē的解釋,而且必須參照對kata的理解。通常對kata的英譯是in accord with或in conformity with,都可中譯為“按照”。而根據余紀元先生的看法,“在古希臘語中kata這個詞也有‘表達(expressing)’、‘展現’(exhibiting)等意思”。(余紀元,2011:59)如此,結合上面揭示的aretē的兩個方面,那么對energeiakata aretēn至少有下述幾種可能的理解,即,幸福是:A.按照優秀狀態的活動;B.按照優秀品性的活動;C.展現優秀狀態的活動;D.展現優秀品性的活動。顯然,如果借用麥克道威爾的說法,A、B是由外到內的(outside in),而C、D則是由內到外的(inside out)。(McDowell,1999:121)所謂“由外到內”,是指外在地模仿典范或按照外在規范行動,而“由內到外”則是活動自身內在地體現出優秀的狀態或是與優秀品性內在一致。由于亞氏的功能論證就是要突出功能或活動發揮得好,因而此語境中對“幸福”的界定顯然是由內到外的,即,幸福是展現優秀狀態或優秀品性的活動。這也表明對幸福的理解并不像virtue倫理學及現代研究者認為的那樣必須借助于作為品性的virtue,而是需要奠基于活動;活動與幸福的關系也不是手段與目的的關系,而是內在構成關系:活動得好本身就是幸福。而作為優秀狀態的aretē也正是活動的優秀狀態:優秀活動或活動得好;亞氏在《形而上學》中也指出:“aretē與惡劣……標志運動或活動的種差。”(1020b20)因而可以說,這種aretē是內在于活動且使得活動自身完滿的性質。這反過來也表明活動自身具有完滿的可能性,即,活動自身具有不受外在限制的自主性與自足性。下面從三類主要活動來看其aretē情形。

[責任編輯:李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