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觀“否定式倫理學”的基本觀點,我們可以看到,這是與亞里士多德的理性倫理學與康德義務倫理學一脈相承的。“我應該不做什么”的問題已經包含在康德的“我應該做什么”的問題之中。我應該不做什么,也就是我應該做出否定行為,即阻止和拒絕那些不道德意念的實施。不過,古謝伊諾夫對理性倫理學和義務倫理學的重要概念做了進一步闡釋,使其更加明晰,更加具有現實性。主要是道德主體概念和自由概念。做出否定決定、阻止行為發生的道德主體是誰?或者,純粹道德意識的承載者是什么?道德主體不是某個現實的人或他的全部心理,而是人的理性意識。這個主體為什么能夠做出否定自己意愿的決定?這是理性反思的決定,這一理性促使他去做符合他生命意義和價值的事,即履行自己的道德義務。道德主體具有自律性。確立自律的道德主體,是塑造現代社會公民意識的重要環節。道德主體不是一般的人,而是“自我”的個體人格。這里從道德哲學角度提出了自由問題,即對自由的倫理學解釋。道德主體完全是自我決定的,不依賴于主體之外的任何條件,完全是自己的創造和決定,也就是完全自由的。但正因為如此,這里的自由也意味著完全由自己負責。道德行為是可以完全自我決定和應當完全自我負責的行為。“否定式倫理學”作為哲學倫理學的一種表達形式,其現實意義在于,力圖使人通過自我詢問否定式倫理學的問題“我應該不做什么”,拒絕做出不符合道德的行為,成為有責任意識的道德主體。
注釋:
①Зтика:учебник для бакалавров,под общ.ред.A.A.Гусейнов,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Юрайт,2013,C.97.(本科生教科書古謝伊諾夫主編:《倫理學》,莫斯科:尤賴特出版社,2013年,第97頁)。
②本文主要參考古謝伊諾夫院士2013年6月3日至7日在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大學進行的系列講座內容。
③古謝伊諾夫:《作為實踐哲學的倫理學》,講座稿,張百春譯。
④Этика:учебник для бакалавров,под общ .ред.А.А.Гусейнов,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Юрмайт,2013,C.53.
⑤祖別茨:《俄國倫理學的當代爭論和古謝伊諾夫院士的理論立場》,2013年6月7日在北京師范大學講座稿,張百春譯。
⑥Гусейнов А.А.Что я должен не делать?//Философский журнал,2013 №2,C.60.
⑦Этика:учебник для бакалавров,под общ.Ред.А.А.Гусейнов,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Юрайт,2013,C.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