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玉勝
中央提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制定實施切實可行的責任追究制度。近年來,多地嘗試將信息化管理和互聯網精神運用于黨風廉政建設,并致力構建“兩個責任”落實的信息化平臺,將“兩個責任”的細化、監督、考評與追責串聯為完整的信息化鏈條,為從嚴治黨和有為監督的探索出嶄新路徑。
互聯網既無時間界限,也無地域之別,既是虛擬空間,更是平等世界。網上交流、發聲、監督,剝去了權力、財富、身份、地位、容貌等人為標簽,很大程度上釋緩了人們在表達意愿、抨擊時弊、實施監督、舉報違紀中的后顧之憂,規避公民監督極易產生的人微言輕、效率低下和被打擊報復等諸多憂慮。將開放、平等的互聯網思維運用于“兩個責任”落實,就可最大限度地激發和吸納廣大網民的監督熱情、監督智慧和監督效力,筑起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全天候反腐舉報網絡,讓腐敗分子無處藏身,也讓“兩個責任”落實精準及時。
每個網民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并可實現在線信息交流的實時互動和有效協作。互聯網協作與分享的特質,可以為“兩個責任”的落實提供更多更廣的創新空間與效率平臺。比如,在互聯網上展示黨的章程宗旨、紀律規矩和責任清單,便于黨員教育和社會監督;將“兩個責任”的具體內容、工作標準、完成時限、責任人員及相關要求,納入信息平臺管理系統,有助對責任主體的日常管理;以手機隨手拍監督“四風”案例,并將其接入官方網站,讓查究問責及時快捷;以對“高風險問題”的重點篩查,為“抓早抓小”挖掘出有價值的線索;以全程留痕的信息管理,為執紀問責固化并提供真實有效的“證據鏈”,等等。
強化落實“兩個責任”互聯網思維,既是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大勢所趨,更是反腐倡廉與時俱進的內在要求。期待由此引發的完善信息監管和引領民眾參與的雙重效應,更好地促進黨風廉政建設不斷提升水平、再上臺階。(張玉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