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馬克思主義、黨建、高職創新、產業創新、行政審批、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黃坤明: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主義信仰信念是共產黨人的命脈和靈魂】
中宣部常務副部長、中央文明辦主任黃坤明認為,中國共產黨自創立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實現共產主義確立為最高理想。中國共產黨走過的95年,是在風云激蕩中高擎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在披荊斬棘中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始終堅持和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的95年。回望近代中國,面對山河破碎、亡國滅種的危局,多少主義和主張一一出場,又一一破滅了;多少道路和方式都探索了,又都碰壁了。歷經磨難和上下求索,中國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這柄思想火炬熊熊燃起,給黑暗的中國帶來光明,給曾經屈辱的民族帶來獨立振興的希望。95年來,我們黨以高度的自覺信仰馬克思主義,以堅定不移的立場堅持馬克思主義,以科學求實的態度發展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根深葉茂、堅如磐石。正是因為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不動搖,我們黨才在錯綜復雜的形勢中始終把握正確方向,使全黨有了“共同語言”,鑄就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從而戰勝了前進征途中的艱難險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
摘編自《人民日報》
【楊俊:不忘初心——不忘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根本性質】
上海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楊俊指出,不忘初心,就是不忘我們黨從一開始就確立的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根本性質,就是不忘我們黨從一開始就確立的嚴格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和鐵的紀律。中國共產黨在建黨伊始,就規定了“中國共產黨為代表中國無產階級及貧苦農人群眾利益而奮斗的先鋒軍”。“我們的黨從最初組織起就有自我批評和思想斗爭,就確定了民主集中制,就有嚴格的組織與紀律,就不允許派別的存在”。自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了第一部《中國共產黨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分子所組成的政黨,明確地闡釋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對黨員條件、黨的各級組織的建設和黨的紀律作了嚴格的具體規定。自此,我們黨的黨章雖然根據黨的新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而不斷修改,但黨章條文部分的基本原則——嚴明黨的組織紀律、加強組織紀律性,是始終一以貫之的。
摘編自光明網
【石偉平:創新發展與體制機制轉型,高職需在實踐中靈活調適】
中國職教學會副會長、華東師范大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石偉平表示,高職創新發展的戰略需求不可避免遭遇現有體制機制的障礙或阻滯,根本原因則在于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化深度發展與體制機制尚未完成現代化轉型之間的矛盾。因此,如何在“非常態”中保障改革行動戰略的質量,避免“虎頭蛇尾”式改革行動的發生,如何在實踐中靈活調適創新發展與體制機制之間的互動關系,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所要理性思考的基礎性問題之一。面對創新發展戰略需求與體制機制尚未完成現代轉型之間的矛盾,高等職業教育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加以調適。一方面,高等職業教育自身要積極尋找與制度結合的空間,在既有法律法規框架內開展現代化的多樣化實踐。另一方面,國家層面要給具體的改革實施主體(如高職院校)釋放足夠的自主空間,鼓勵其自主創新和探索,進而為體制機制創新提供經驗和路徑參考。
摘編自《光明日報》
【柴立元:構建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加快技術與市場無縫對接】
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院長、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柴立元指出,政產學研金體系中,政府引導作用舉足輕重,貫穿協同創新機制的各個環節。政府應推出包括人才引進、項目培育、載體建設、知識產權創造、科技融資等在內的“一攬子”高含金量扶持政策,構建起全方位政策保障體系。對于產學研創新項目,政府應從財政補貼、制度安排、法律法規、產業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引導各資源主體向項目集聚;同時不斷完善投融資環境、豐富網絡化資源,為創新創業者提供大量有價值的低成本信息或建議,為項目打造開闊的發展空間,為科技成果產業化提供良好平臺。
以環保領域為例,政府的政策引導能有效促進技術的推廣和持續創新。政府應積極作為,推動環保產業發展:將生態文明、民生保障情況作為重要指標列入基層執政考核;制定適應環境保護與治理需求的國家、地方及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污染防治規范;提高企業污染防治技術與設施應用準入門檻;為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搭建平臺等等。
摘編自《湖南日報》
【馬懷德: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過程中存在的五點問題】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馬懷德指出,十八大以來,各級政府不斷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政放權,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也必須看到,隨著改革的深入,簡政放權已越來越觸及部門核心利益,改革難度逐漸加大,法治化程度依然不高。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注重數量、忽視質量,社會感受度不明顯。政府的管制能力、管制水平和管制權力似乎沒有因為審批事項的精簡而縮小,改革還遠未達到所追求的效果。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類型化不足。我國市場經濟秩序還很不規范,食品藥品安全問題頻發,局部地區生態持續惡化,環境污染不斷加劇,對涉及百姓生命、健康安全領域的審批事項取消下放后,倘若事后監管措施未能同步建立,就容易出現監管真空,對公共安全和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帶來隱患。三、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明減暗增、上減下增的現象依然存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觸及深層次矛盾,觸動權力和利益調整,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只取消下放審批事項,不進行機構撤并、職能調整,就不能徹底做到簡政放權,難免出現審批事項“死灰復燃”的情況,陷入權力精簡膨脹循環的怪圈。四、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法治化程度有待提高。雖然我國的行政審批制度經過多輪改革,取得了積極成效。五、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程序不夠完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一直以來都依靠各級政府推動,在國務院層面,協調小組負責牽頭推進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執行相關工作。
摘編自《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隋廣軍:打造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要做到政治性、獨立性、專業性有機融合】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黨委書記、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隋廣軍認為,要打造富有中國特色、具備國際影響力的新型智庫,就必須做到政治性、獨立性、專業性有機融合。一、政治性是智庫發展的生存之基。高校智庫要發揮為國家治理集智出策的作用,必須堅定政治立場,緊跟世界科技、國際政治外交發展演進的趨勢。二、獨立性是智庫發展的立足之本。高校智庫要為政府或社會提供公正客觀的情況研判、實事求是的對策建議,這是其根本價值所在。三、專業性是智庫發展的動力之源。高校智庫兼具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長期研究與應急研究相結合的特征。
摘編自《光明日報》
(光明網記者 李貝整理)